他再倒满杯酒,向前者举杯示意,“现在这句话依然成立。”
顾莲子与他对视好一会儿,才提起酒瓶与他一碰,而后把碗里那片肉夹起来放进嘴巴里。
咀嚼半晌,食不知味。
一顿饭毕,秦幼合推着顾莲子出门去看正在扎的灯楼。
临走时,嬴淳懿叫住后者提醒道:“莲子,你爹脾气爆,这回来又吃了不少闭门羹。若你去看他,最好莫与他起争执。”
少年人瘦小的背影不停,踏出殿,看着满庭飞雪,才留下一句“我知道了”。
候在殿外的侍女们又如云般涌进来,轻轻悄悄地收拾饭桌残局。
那碗摆成圆环的蛇肉缺了两道口子,沾过筷头便不能再用,侍女按规矩端下去分给了当值的侍从。
嬴淳懿在上首的圈椅里坐了半晌,面前楠木方桌换成镀金铜盆,感觉到碳火的温度,他才回过神吩咐道:“请长史来。”
虽他一直住在先乐阳公主的公主府里,但除去府邸外的一应规制皆是按侯爵配备。
长史姓吴,先是公主府的长史,公主薨了,小侯爷立起来,就成了侯府的长史。
他很快前来,行礼道:“侯爷有何吩咐?”
“你替我拟个折子。”嬴淳懿靠着椅背,双手十指交叉,“我要参五城兵马司人员冗杂,耗费甚巨。主要两点,一是大大超出编制需要,二是众多吏目甲兵光领饷不做事,并附上裁撤部分冗员的建议。”
吴长史沉思片刻,回道:“侯爷所指问题确实严重。自中庆年起始,凡有宗室姻亲朝官之属,无官无衔、持白身求职者,皆往五城兵马司里塞,以致人员耗费一齐膨胀,已成京曹俸禄的大头。”
他停顿片刻,犹疑着说:“但眼下风声鹤唳,各方都指着有人出来担责,侯爷若此时上奏,岂非将自己放于风口浪尖?五城兵马司虽职权不高,但牵涉甚广,侯爷若直言裁撤冗员,少不了要将这些人得罪个遍。”
长史再次拱手道:“况且陛下也未必同意您的奏请,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还请侯爷三思。”
嬴淳懿勾了勾嘴角,只道:“你写就是,写好拿给我,我再润一润。到时候进了宫,我自有说辞。”
“侯爷。”吴长史面带忧虑,仍是不赞同。
嬴淳懿站起来,大步走向殿外,边笑道:“吴叔,此时正是我的机会。若是风不急浪不大,要什么时候才能看船翻,再挂帆起?”
他走到天光里,展开双臂朝天而啸,“我是嬴氏子孙,哪怕不谈前程,也当为陛下尽心,为家国尽忠。”
他已长成青年模样,肩宽背厚,宽袍大袖迎风鼓荡,正如一只要击水三千里、好扶摇上九天的鹏鸟。
吴长史跟在后头,叹道:“那就依侯爷所说罢,不过属下得好生斟酌斟酌词句,万不能触怒陛下。”
嬴淳懿回头笑道:“放心吧,陛下不会怪罪我的。”
主仆两人说着去了书房。
另一边,秦幼合与顾莲子在人山人海里如蜗牛般爬了一个时辰,终于到了琉璃街的驿馆。
然而秦小裳上前让门房通报,才知顾大帅午时末便出门去了。
秦幼合觑着身边人的脸色,提议道:“莲子,要不我们就在这里逛一逛,等一等?”
“呵。”顾莲子嗤笑一声,“等什么,谁知道他今日回不回来、什么时候回来?调头,去玄武大街!”
“等等,小裳,去同门房说一声,我们明日上午再来拜访顾大帅。”秦幼合吩咐过,才放心地让车夫转头,慢慢驶入城中心的主干道。
沿路的大街上,竹扎的彩楼框架已经纷纷立起,工期短赶得快的,架上已挂了不少灯笼。诸多彩楼样式新颖,可见匠人心思奇巧。
自嬴宣立国以来,每年正月,宣京城里都会举办灯会。自正阳门起至永定门终,整条玄武大街上都会摆开各式各样的灯楼,从大年三十晚上一直亮到十五元宵节过。
不止各家商号商铺会出资扎灯楼,就连各部衙门也会张灯结彩,以庆新年。
整个兵部此时便在尚书大人的带领下扎灯笼。
自从大宣与周边诸国签订了和平盟约,他们一年到头除了象征性地整一整军备,催一催军饷,也没什么要紧事可做。
东南虽有战事,但都是小打小闹,广泉路甚至不必求助京里。
本来年底各州卫与中央禁军换防领饷,是要热闹些的,但国库敞明了亏空,户部明摆着无赖,他们也只能被迫跟着装死。
所以崔大人说:“不如扎个灯笼玩玩儿。”
兵部上下唯崔大人马首是瞻,当即准备好篾条宣纸与笔墨绳胶,协助大人手扎灯笼。
这一扎就是好几天。
直到顾穰生连着来兵部的第三日,忍无可忍,一巴掌推开与他车轱辘套话的主事,径自去了后堂。
主事被亲兵隔在后头,仍不忘大喊:“大帅,咱们大人正忙着呢,真的没空见您!您有什么事儿就告诉小的,大帅!”
崔连壁听见了自家下属那破铜锣似的吼声,也没停下手中活计,正到第十次收口,他不得不打起一万个小心。
“你说这篾条怎么就这么硬?明明抽的上好的竹子,也摔打不知道多少回了,还是不好掰成我想要的形状。”
顾穰生在门口环顾堂内一圈,才踩着四处横飞的竹条宣纸走进来,冷笑道:“你少给我来这含沙射影的一套。我当几十万两的事呢,感情就糊个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