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63章
    问题在于,今日早朝会上,户部才就这笔钱的预期用途呈上奏章。
    各部欠俸,各路州春耕补贴、水利修缮,再有要拨给宁西两个因凌汛受灾的州县的赈灾银,已经是把暂领户部事务的户部侍郎头发给抓没了,才堪堪令各方勉强满意。
    至于太后那停工十几个月的行宫,根本排不上趟。
    然而这战事一起,前面所有预算统统作废。
    军情固然紧急,但低阶官员领不到俸禄,农户地里播不下种子,受灾民众等不到救济,都会死人,只在于早晚。
    那么这笔钱给多少,怎么给,剩下的又怎么分,就又成了问题。
    明德帝听了半日废话,又开始头疼,叫他们下去拿定章程再来。
    各部官员便都来找户部商量。但这位户部侍郎比之前两任堂官,多少差了些。像今日这等议事,他站在抱朴殿就是凑人头,根本插不上话;下来也不敢随意向其他人松口,哪怕裴相爷叫他去问,他也只回,要等陛下做决定。
    事情坏就坏在这里,几方相持不下,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拖了一日。
    三月十一,新的战报传来,苍州沦陷。苍州知州殉国,苍州卫溃散,指挥使不知所踪。
    西凉人于州城屠城一夜,血流成河。
    明德帝大怒,当场呕了一口血,革了户部侍郎的职,叫秦毓章兼领户部。接着亲拟圣旨,拨了一百万军饷,命盛环颂亲自押送至仙慈关。
    再起朝会,重议起西北战事,满朝文武态度皆与昨日大不同。
    西凉人自攻占鸣谷关,到拿下苍州,不足四日,显然准备充分而来,野心勃勃,不可轻视之。
    借道北黎一事就显得十分刺眼,毕竟大宣与北黎才将联姻不到两年。
    “赤杼大君素来亲近我朝,应当不会轻易与西凉联盟一致对付我朝。就算北黎与西凉联盟,靖宁殿下也绝不会坐视不管,除非她并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没有办法传书回来。”
    裴孟檀拱手陈情:“臣以为,北黎或有内乱,我朝不可任其发展。”
    朝臣商议过后,决定明面上向北黎致以国书就借道给西凉一事进行质问,同时派出人手暗中前往查明情况。
    暗访任务,未经波折,直接落到了禁军千户林远山头上。
    第228章 五十
    苍州比之净州更加地广人稀,人口主要集中在州城,下辖只七个地县并少量村镇。
    地形上,南连净州,东南邻甘中路菅州,东北则接甘中高原,接壤州治乃宁西路荼州。
    三月初七,西凉人入关的消息终于随着苍州城破、幸存百姓纷纷向外逃亡,而迅速在整个西北传开。
    云织县位于净州最南端,贺今行听闻噩耗之时已经是初八。
    临近午时,他站在自己精心挑选出的地皮上,刚刚与王氏的商号谈妥,以未来三年优先与官府合作的权利,换得对方出资在此兴建悬壶堂与收容所。
    周遭先一步做好规划、或是卖出去的地块已经排头动土,随处可见忙碌的匠人与成堆的砖木泥石。再过一两刻午饭送来,这一片会飘满饭菜香气。
    “太突然了。”去州城送文书,听说消息就快马加鞭赶回来的汤县丞震惊得仍有些恍惚,“他们说西凉兵入夜那会儿打进苍州城,屠杀到天明才止。现在州城北面都是流民,县尊,咱们怎么办?那些西凉兵会不会打下来?”
    贺今行狠狠掐了下眉心,吩咐跟着他的衙役,“立刻叫所有人手回县衙集合。”
    所有衙役与属吏回到县衙,听县丞说明情况,都震惊非常。
    大堂前闹哄哄的,贺今行立在台阶上,高声叫大家肃静。
    “本官知道大家都非常惊讶,但请不要慌张。大家都是衙门一员,代表着官府和朝廷,我们不慌张,百姓们才不会跟着恐慌。战事虽起,却暂时不会波及到我们这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安抚百姓,稳定民心,尽量避免一切可能产生的混乱。若真到紧急时刻,本官不会丢下大家不管,边军、州府和州卫也一定会想办法确保大家和所有百姓的安全。”
    他吩咐汤县丞将战事实情写成布告,张贴到县城各处,每一处都要配备文吏负责向百姓解释情况、安抚情绪。
    接着让刘县尉调整衙役班次,加大巡逻力度,所有趁势造谣生乱、寻衅滋事、抢劫偷盗的,全部缉拿下狱,严惩不贷。
    最后挑了几个骑术好的衙役,叫周碾负责,前往州城或者更往北一些的地方,密切关注战情,每日至少一次回传。
    下午,官府带着盖了县令印章的布告出衙张贴的时候,西凉入关的消息已经在城里流传。
    绝大部分百姓刚刚听说的时候,都不大相信,怎么可能呢?但官府布告说得明明白白,没有任何隐瞒的意思。
    “仙慈关有殷侯镇守,有十万大军,西凉人怎么可能打得进来?”
    “不是说苍州上边儿进来的么,不是仙慈关啊。”
    “苍州离我们这儿要走好几天呢。”
    “那怕什么?贺大帅一定能把那些西凉贼赶出去!”
    “……”
    殷侯之于西北,犹如定海神针。离家弃族,于仙慈关扎根二十余年,兢兢业业,从未行差踏错,才有此声望与威名。
    贺今行前往常平仓的路上,听着满城议论,不知该喜该悲。
    云织县去岁难得丰收,将不大的粮仓装得满满当当,其中一半已经点好数,另外造了册子,随时都能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