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2章
    可这有什么用呢,他还是要吃饭,要赚钱的,如今他连自己做饭都做不到,快要饿死了。
    容诀怎么也没想到,离开了皇宫拥有自由的生活是这样的。
    他以前事无巨细,都有下人替他打点好,再不济,还有殷无秽。
    他跟殷无秽单独在宫外的日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不用自己操一点心。
    现在,全都变了,生活质量直线下降,容诀开始感觉崩溃。
    回宫吗?不可能。他以什么身份回去?死也不可能。
    最后,容诀放弃了在村里安逸的生活,他决定去集市做点营生的活计,譬如给人写信读信之类,当然,主要还是为了打探消息。
    容诀准备去做他的老本行,改名换姓给人当幕僚。
    这个无人能比得过他,容诀十分自信。
    至于为什么不考虑经商,士农工商,商人地位太低,要想发展还得和官府打交道,容诀从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今要他和个小官点头哈腰,看人脸色,那是万万不能的。
    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一次,容诀的进展十分顺利。
    他打探清楚了,颐州位处西南,和他顺路;再者,颐州地势多高山,是一道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车代向大周发起战争,一旦颐州失守,后面位处平原的州郡对车代来说简直如履平地。
    这是十分关键的军机要塞,颐州刺史此刻定然心急如焚,急招幕僚。
    容诀过去,他有信心自己会得到重用,终于不用再自己做饭了,还有钱拿,一举两得。
    容诀当天就回去收拾包袱,准备离开这个小村,和那条讨人厌的大黑狗此生不见。
    或许,他选择去颐州还有一点别的私心。
    为宦多年,操心负责了多少天下大事,有些潜意识的习惯和心态始终改变不了。
    没办法将自己的生活和家国彻底割裂开。
    也或许,是想让那个人的江山坐地更稳固一些,别轻易就覆灭了,到时候还要连累他也失去安稳的生活。
    万般情绪在心中流淌,造就了容诀去颐州的毅然决然。
    ·
    又三月过去,深夜,御书房。
    一豆灯火下殷无秽还在审阅最新呈递上来的战报奏疏,愈往后看青年帝王眉梢压地愈紧。
    战争甫一爆发时,昭王主动请缨前往镇守西疆。她从小在那边长大,形势熟悉,再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殷无秽当即就应允了。除了西疆军外,又令拨十万大军给她,一举荡平西戎。
    昭王信心十足,殷无秽对她也放心。
    除此之外,殷无秽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拜托她北上的路上帮忙探访容诀行踪,如有消息,立即通知他。
    虽然不认为容诀会去北方,但万一呢,他反其道而行也不是不可能,殷无秽要备好万全之法。
    昭王不可置信殷无秽竟然提出这样的要求,她更震惊的,是殷无秽和对方的关系,听殷无秽的意思,容诀的死另有隐情。
    如今七弟顺利登基,东厂也被清算,她再没提起过容诀。
    看殷无秽的态度,显然对容诀很不一般。
    昭王不笨,她火速排除掉所有的不可能,即使剩下的答案再匪夷所思,昭王也不得不相信。她猜出了一点端倪,怀疑自家弟弟和那个宦官有不可告人的不正当关系。
    她没有直接问皇帝,殷无秽却主动承认了:
    “他对孤很重要,如果你见到,务必好好照顾他,第一时间通知孤。”
    昭王瞠目结舌地捂住了嘴,同手同脚走出殿门。
    不论她心里如何惊涛骇浪,还是好好执行了殷无秽交给她的任务。不过,北上一路没有任何有关容诀的消息。
    但愿,她那耽于情爱的弟弟能想开一点。
    他们,终归不是一路人。
    时间过去三月,西疆的战况一直不错,捷报频传,有昭王镇场,那边殷无秽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
    不过,和车代的战争很不理想,大周已经连丢几座城池了,连武将都战死了两名。
    此番挂帅出征的将领过去都曾戎马倥葱,也算是个中佼佼者,凯旋归来朝堂后沉浮政斗,昔日的本事和热忱如今不知还剩下了几分。
    接连失利,军心涣散。再这样下去,形势不容乐观。
    殷无秽抬手捏了捏鼻梁骨,低喃出声:“车代……”
    车代的战马甚为厉害,彪悍十足,且他们给马匹都配备了盔甲,更加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我军很多士兵直接命丧对方的铁蹄之下。
    照这样发展下去,大周必败。
    大周现如今除了跟随昭王的那部分武将有真本事以外,其实没什么可用的人才了。
    武学方面堪忧。年纪大的武将在政治漩涡中渐次失了血性,年纪小的暂时顶不到那个位置,导致中间青黄不接。
    殷无秽双手交叉支在檀木桌上,他在思忖两郊大营的军队上战场的可行性。
    这是一把锋利的刀,只可惜,在先帝的忽视下蒙了尘。
    要想重新出鞘发光,他们需要一位强有力的领导者,立军威,树民心,一举扭转我军颓势。
    殷无秽心中升起一股强烈的念头。
    前段时间朝廷内政再次爆发了一波严重矛盾。
    因为落马了不少腐败官员,这些官员底下又牵系着诸多小官员。小官员没了指示,瞬间晕头转向,连贪污来的民脂民膏都不晓得孝敬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