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言又看向马逍:“另外,逍哥,我觉得清风寨是毕竟是别人的地盘,山上鱼龙混杂,你不可能每天护着敏儿,不如让她和我们留在山下,还更安全一些。”
众人这才想明白,清风寨不可能像桃源寨那样照顾老弱妇孺,他们四人留在山下确实更合适。
马逍点头道:“你们说的对,我们几个大男人怎么都方便,但是敏儿的确不合适,那只能辛苦卢大夫、杨嫂子和小言了,敏儿交给你们我放心。”
任虎也表示这个方案不错。
耿少行低下头不说话,以后去了别人的山寨,他就不是少寨主了,不是想护着谁就一定能护得住。
迟言看出他情绪低落,于是转移话题说:“你们说,我和慧娘姐开的饭馆取个什么名字好呢?”
“不如就叫慧娘饭庄!慧娘姐以后就是老板娘了。”大锤也故意笑闹。
“那可不行,主要还是靠小言的厨艺,我就是帮他打杂的。”梁慧娘笑着表示不同意。“我看,要不叫迟氏酒馆。”
迟言笑了一下,然后认真道:“我看不如就叫桃源小馆吧!”
第48章 开饭馆
第二天早上,众人直奔清风寨。
因为有了马匹和马车,行路的速度成倍快了起来。
清风寨位于洛阳,距离晋州有一千多里。走路估计要半个月以上,但是有车马,五天时间就差不多到达了。
他们没有路引,所以能绕路的地方就绕路,绕不了的就想办法找人“借”路引,足足走了七天,他们终于到了清风山脚下。
清风山脚下有个镇,叫作清风镇,镇上主要做清风寨的生意,甚至有好几家店铺就是清风寨自己开的,派人来管理。
山寨上的人会经常就近下来吃饭、采购,所以别看一个小小的镇,各家铺子生意都不差。特别是随着很多小山寨来投靠,山寨里人越来越多,清风镇也越发繁盛起来。
上次朝廷和清风寨打仗,清风镇人走空了。现在双方停战,走的人又回到镇上。
哪里有生意,哪里就会有人聚集。清风寨现在络绎不绝的有人前来,甚至比以前更热闹了。
桃源寨众人到了清风镇后,没有马上上山投靠,而是先招了客栈入住。等把迟言他们在镇上安顿下来,餐馆开起来,要上山的人再离开。
之后几天,卢大夫顺利找到了坐堂的医馆。迟言则和耿少行、大锤到镇上各个酒楼、小馆品尝,了解竞争对手的水平和风格后,才好决定开哪类馆子。
同时,大家也都在找合适的位置开店。
清风寨布局较为简单,店铺都在主街上,后面几条街主要是百姓居住的地方。山寨上一些人的家眷,也住在清风镇上。
要想找店铺,肯定要在主街找,但他们询问了两个中间位置的空铺子,租金都比较高,一个月甚至要到二十两。
他们走到快街尾时,迟言发现了一个铺面。严格上说,这也不算铺面。
这原是个住宅,前厅建大了些,就开出门改做铺子,卖一些杂货。可能是生意不好,老板现在正在转租。
迟言上前问了价格,竟然只要前两家的一半,但是地方却大了许多。
除了前面的门脸,后面还有一进院子,正房三间,左右偏房各两间,一共有七间房屋。
如果前面做餐馆,可以用后面两间偏房做厨房,剩下五间留一间客厅,剩下四间都可以住人,刚好解决了他们所有人的居住问题。就算十个人都在,也是可以挤着住下的。
所以迟言拍板决定就要这里。最后,他们以每月十两银子的价格,租下了这个小院。
老板听说他们要开餐馆,吓得马上不敢说话,就怕他们说不租了。
直到双方签完契约,他才敢问:“餐馆开在这么偏的地方,你们不怕没生意吗?”
“我们还怕以后地方小坐不下呢,幸好这门脸前的地方大,外面也可以摆上些桌椅。”迟言笑道。
他这可不是说大话。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以他的厨艺,绝对秒杀清风寨其他一众酒楼、餐馆。
他们这几天每家都品尝过了,那些菜的水平非常普通,也就一家做烤全羊的味道还不错,但价格一般人承受不起。
其他馆子也就是做一些传统的小菜,还没有专门做炒菜的。
其实,迟言不知道,就算去京城,也还没有做炒菜的酒楼。这时的饮食,菜还是以蒸、煮、炙等为主,炒还没有开始流行。
简单来说,这个年代的老百姓还根不会做炒菜。
租下房子后,任虎他们又留了几天,帮忙收拾房子,定制桌椅碗筷,准备等馆子开业后再进清风寨。
后院的四间房也分配好了,迟言和卢大夫一间,慧娘带着马敏儿住一间,剩下每间里放三张床,他们上山的六人回来随时可以住。
至于【桃源小馆】这个牌匾,为了省钱,也根本没有定制,就是找了块木板,他们自己写的。
迟言那一□□爬的字,肯定写不好。他们几人中写字最好的,竟然是耿少行。他的字比卢大夫的字更有气势,字字铁画银钩、力透纸背,不愧是练武有内力的人写的。
牌匾写好挂起来,看着倒也有模有样。
开业前一天晚上,迟言把手上所有银子拿出来,给大家分配。
他们租一年的房以及开店准备用了一百五十多两,加上之前买车马和路上开销,现在一共还剩五百两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