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章
    【人证物证俱在,杨坚大怒。不但立即召杨广觐见,据说还让人将杨勇从圈禁地带出来。他甚至还拟了废太子的诏书,竟是想要重新立杨勇为太子。】
    【事已至此,杨广知道自己装也没用了。于是杨坚很快就“病”死了,而后他不但秘不发丧,还矫诏赐死了杨勇。一下子除去了通往帝位的最大绊脚石。】
    【隋炀帝杨广不愧是饱读诗书,竟然完全复刻了秦始皇去世后,赵高李斯矫诏杀了太子扶苏,扶胡亥上位的历史事件。】
    【不过这种矫诏杀人的手法似乎有毒,这两个朝代都是二世而亡,连灭亡的代数都是一样的。】
    一统六国后的秦始皇:……
    【书归正传。绊脚石除去后,杨广终于如愿以偿的顺利登基,年号定为大业。足见他的野心。】
    【可是,登基后撕去伪装的杨广,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不知道是不是在潜邸的时候憋得太狠。登基之后,他的治国方法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但不再谨小慎微,反而开始了极度的扩张。】
    【让我们盘点一下杨广在位时所做的众所周知的三件事吧。】
    【第一件,就是修建隋朝大运河;第二件,修建东都洛阳;第三件,征讨高句丽。】
    【这几件事造成的后果至今仍旧让后人褒贬不一。但是百年千年后的结果同杨广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
    【这三件事对他和大隋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耗尽了隋文帝积攒了二十三年的财富,死亡了大量人口,激起了巨大的民怨,农民起义遍地开花,豪门大族蠢蠢欲动。】
    【中原大地一片风雨飘摇,再一次陷入了动荡。】
    【那么之后,这个时候隋炀帝在做什呢?】
    【这三件事让大隋岌岌可危,而隋炀帝自己却躲到了江都的行宫里,在大叹世人不懂他的雄才大略之余,竟自顾自过起了纸醉金迷的日子。彻底撂挑子不干了!】
    【以前杨勇做过的,杨广全都做了个遍。以前他父王想享受却不舍得享受的,他也全都享受了个遍。以前杨勇和他父亲杨坚想都不敢想的奢靡日子,他也过了个遍。】
    【结果就是,因他的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将大好河山搅得民不聊生、一塌糊涂后,他关起宫门,逃避现实般的过起了不分昼夜享乐的小日子。】
    【他这是知道自己的江山时日无多,开始自暴自弃了。临了还来了一句“世人不懂我”!】
    【据说到了最后,隋炀帝在宫中时常看着镜子出神,看着看着就会说一句,“好头颅,谁当斫之”。】
    【不过,他似乎想多了,最终没人砍下他的脑袋,他是被手下缢死的。】
    隋文帝脸色铁青,他恨恨地瞪了杨广一眼,转身冲到一旁,抽出旁边侍卫的随身佩剑,挥向杨广:“谁当斫之,朕来斫之!”
    天卷的影像播放着隋炀帝被缢死的片段,隋文帝一家却乱了套。
    只不过这次再没人敢拦着他,就连太子杨勇也不敢。
    他本以为天卷上的内容只会对杨广不利,却没想到自己也被贬得一文不值,而且竟是那样的有道理,让他辩驳不得,更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就仿佛向自己这么多年来昏昏沉沉的脑袋中注入了一股清流。
    而这时,杨坚已经冲到了杨广面前,手中的剑眼看也要刺中他,而杨广似是已经知道自己今天在劫难逃,反而什么都不怕了。
    他一把抓住杨坚刺过来的剑,红着眼睛道:“父王,儿不服!”
    “不服?你这个孽障,我好好的大隋江山败在你的手里,你还敢不服?”
    “天卷所言无头无尾,无凭无据,全是未发生的事情。父王为此杀了儿臣,儿臣就算是死了,到了阴曹地府也是不服的!”
    “你,你这个孽障,孽障呀!”
    作者有话要说:
    第13章 彩蛋一4
    隋文帝想要刺,刺不出去。想要拔,也拔不出剑来。他索性松了手,再次狠狠踹了杨广一脚,而后大声呼道:“来人,把晋王给朕拿下。”
    皇帝有令,羽林卫们一拥而上,立即将杨广制住。杨广现在浑身是血,眼睛里也全是血丝,看着杨坚依旧道:“父王,儿臣就是不服,不服!儿臣没错,儿臣就算死也要死个明白……”
    就在大殿中一片混乱的时候,天卷中的视频早已播完了杨广被缢死的画面,转到了杨广初登基为帝,宣布自己的年号为“大业”时,意气风发的镜头。雷小萌的声音缓缓响起。
    【大业大业,从年号就能看出杨广的野心。但是可惜,他的能力配不上他的野心。】
    【很多人说,他在位时做的三件大事,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后人对他的评价不太公允。】
    【首先修建隋朝大运河,让后来的唐朝得以将政治和经济中心分开,开凿的水道得以让全国的粮食货物以低廉的成本运送全国,沟通南北,可谓是一件利于百年的大功劳。】
    【但是,我想有一点大家都该明白,所谓的运河,都是人工修建的。隋炀帝并不是修建运河的第一人,只是将各朝各代修建的运河联通起来而已。】
    【而且,各朝各代都有修运河的工程,不是只有隋炀帝一个人才会修运河,他也并不是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先行者。】
    随着画外音,视频中插入了运河的地图,不过是一红一蓝两条。红的那条从涿郡延伸出来,经过了洛阳后又拐到了杭州,而蓝色的那条运河,几乎是一条直线,直通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