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一看,赵高的篡权轨迹,是不是同刘瑾后期的做法几乎一模一样。最起码表面上是这样的。】
【例如挑拨君臣关系,胁迫大臣,意图弑君,谋朝篡位,乃至最后被诛夷三族的下场。】
【只是结果呢?】
【正德帝继续安安稳稳做他的皇帝,胡亥却被逼自杀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47章 拽作狂11
【刘瑾死后,谢谦、刘健都没事。刘健还重新回到内阁做了阁老,而胡亥却早早就把蒙大将军一家处死了。】
【刘瑾死后,正德掌握住了权柄,君臣表面上也是其乐融融。最起码,面对皇帝做的一些荒唐事,臣子们能劝就劝。劝不了了,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也只能由他去了。】
【而且,正德还有除了刘瑾以外的其他七虎太监。这些太监对他可以说是忠心耿耿,在很多事情上,正德仍旧要倚仗他们。】
【而胡亥却任由赵高指鹿为马,最后君臣离心离德,连他被赵高逼死,都没有人能救他。】
【这一桩桩、一件件,一环套一环的阴谋诡计,一次又一次的化险为夷。大家觉得只靠运气,正德帝就能成功过关吗?】
【这世上从没有巧合,就算有,也是有人凭实力让巧合出现了。】
【正德帝就是这种凭实力让某些事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实现正确结果的人。】
【若是没有一定的聪明才智和手段,天大的运气也会被浪费。】
【第二,建文帝朱允炆。对标靖难之役。】
什么,建文帝朱允炆?
“这个建文帝怎么会是允炆。雄英呢?我大孙子雄英呢?”
朱元璋从座位上一下站了起来。
不仅是他,老朱家一家子都以为自己听错了。一直以来,他们都以为这个建文帝是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怎么会变成朱允炆。
朱标的眉头也拧到了一起,他一脸凝重,不禁看向自己的嫡长子朱雄英。之后,两个老父亲对望一眼,心境前所未有的相通。
而朱允炆听到自己的名字,也是一惊。他的手心全是汗,不由自主的攥紧。
这一次,他再看向四叔朱棣的时候,脸上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复杂。
【正德帝时,发生过两次谋反。一次是之前说过的安化王谋反,另外一次就是宁王谋反。】
【安化王谋反被张永用十几天的时间就给平定了,宁王谋反的时间要长一些,用了四十多天。】
【宁王谋反时,正德帝还打算御驾亲征呢,只可惜还没等他赶到战场,谋反就已经被大将王守仁给平定了,这还让他老大不痛快。】
【纵观历史,藩王谋反是很难成功的。华夏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都经历过藩王谋反,但是大多数都不会成功。可怎么就偏偏建文帝时朱棣就成功了呢?】
【这不得不说,实在是建文帝朱允炆上位后的操作太魔幻了。】
操作魔幻?
虽说此时朱允炆还是个小孩子,可众人的视线还是投到了他身上,这让他有些胆怯了,朱雄英见状,立即向前一步,挡在了朱允炆的前面,遮住了自己的弟弟。
“各位叔叔,允炆一定有自己的原因。我相信他,就像……就像我相信四叔。”
看到朱雄英如此仁爱宽厚,朱元璋和朱标既欣慰又难过,更加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
【怎么说呢。朱允炆上位后,不过几个月时间,就急不可耐的大刀阔斧进行了改革。】
【来看看我们的建文帝都做了什么吧。】
【建文帝一共在位四年,从他一登基,就任用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推行新政,这些新政中,第一尊重文教;第二宽刑省狱;第三更定官制,合并州县;第四轻赋敛和行井田。】
【另外还有重中之重的一项内容,也是从一开始就大力推行的内容,就是削藩。】
【我们都知道,汉武帝也曾经开设明堂,想要让长安城中的藩王们尽快离开长安就番,以便稳固自己的地位。】
【结果因为触及了多方的利益,也只能暂时收敛锋芒,为此还损失了两个大臣。直到自己真正掌握政权后,才将这两件事解决。】
【结果建文帝更厉害,他可不仅仅是让他那些叔叔们就藩,更不是像汉武帝一样用分化的手法颁布《推恩令》削弱藩王的势力。而是直接削藩。】
“削藩?第一件事竟是削藩?”看着旁边不过五岁的朱允炆,朱元璋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评述。
朱标也深深叹了口气……这,也实在是太着急了呀!
【削藩,可以巩固皇权。】
【由此可见,建文帝对他的那些叔叔们实在是很不放心呐。】
【也怪老朱太能生。二十六个皇子呀,麻将都能凑六桌还富裕。更不要说那些皇孙们了。朱允炆潜在的威胁者实在是有点多。】
【以皇太孙登上皇位的朱允炆,看着周围那一大堆战功赫赫的叔叔们,估计连觉都睡不着了吧。】
【由这点看,我们的正德小皇帝就幸福多了。首先因为是独子,无人同他争皇位。其次经过了大明十代帝王,那些藩王们早已被削弱了太多。已经不足为患了。】
【看看这次造反的两位藩王就知道了,安化王相当于他的曾爷爷辈,宁王也相当于他的爷爷辈了。】
【曾经,朱元璋给他的儿子们定了二十字的家谱。但是这二十个字只用了一半,大明便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