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朱厚照看到雷小萌的回复,神情却愈发严肃,吩咐道:“去,立即去把宝船的图纸给朕找来,立即!”
他从未想过,海权竟这么重要,更不觉得三保太监下西洋有什么过人之处,不过是带来些番邦有趣的小玩意儿罢了。
而如今离三保太监下西洋已经过去了快百年。他大明的确还未派出一支舰队出去,还只能任由倭人在沿海地区袭扰,也就更不要说找寻那远在海外的土豆、红薯和玉米了。
而最早的玉米在嘉靖帝的时候就能进入他大明,他记得这个嘉靖帝不就是他那个好堂弟嘛!
如果是这样的话,兴许他能让其他两样作物也能快点在他的大明繁育起来……
朱厚照在面前的纸上又记下几个字。
一会儿他要问天卷的问题又多了几个!
【而《武经总要》这本书,包括了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两部分,是继《孙子兵法》后,一种新型的兵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武经总要》前后两集,每集各二十卷,前二十卷囊括了宋朝的军事制度,包括选将用兵,基本军事知识,兵法阵法等。】
【后二十卷还搜集了很多战例。全书插图丰富,尤其是各种弓弩机关,更是描画清晰,让学习者一目了然。完全是一套很系统的兵法教科书。】
【后来这本书的作者曾公亮和丁度又写了《武经七书》,更是成为武学的必修课程。】
除了《武经总要》,朱厚照又记下了《武经七书》这本书的名字。
朱厚照想了想:“朕记得这两本书似乎并未在高高高祖父的《永乐大典》中收录吧!”
“奴才这就让翰林院的官员去查。不过《永乐大典》包罗万千书籍,一时半会儿未必能查明。”一旁的钱宁点头哈腰道。
“不用查了,朕想起来了。朕还是太子的时候曾在父皇的内书房见过这本书,父皇应该是经常翻阅。不过的确不在《永乐大典》中。”
说到这里,朱厚照心中忍不住吐槽:这么平平无奇的名字,也难怪他看到都没兴趣打开了,也难为父皇能注意到。
若是早知道里面的内容这么丰富,他早就翻开看了。
“去,帮朕把这套书拿来。”说罢他想了想,“应该就在一进门右手边第二个架子上,第三排还是第四排朕记不得了,反正就在这两排。朕应该是前年还扫过一眼。”
【这本书中,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两大发明,不但列举了近身格斗兵器,还记录了各种武器机关的制作方法,各种火器的制作方法。】
【尤其是炮这种火器,这本书里面记录了不下十几种炮的形态,最简便的甚至还有两个人就能操作的手炮。】
还有武器机关的制作方法,各种火器的制作方法?还有十几种炮的形态?
朱厚照更觉得心痒难耐。觉得自己真的错过了一本好书。
不过也不能怪他,他记得当时他不过刚翻了第一册的几页,结果发现里面是在讲述宋朝的军事制度。而且据说还是给武将兵士们做课本用的,便没了兴趣。
宋朝如此孱弱,他们的兵书又有什么好看的?他们大明开国的那些老祖宗们,单是拿出来一个,都能碾压宋朝整个朝代一大片武将了。
正是因此,正是因为他对宋朝的军事能力十分嗤之以鼻,也就没再继续翻下去了。也实在是不知道后面的内容竟这么精彩。
虽然对皇帝陛下的博闻强记早就习惯了,但是此时钱宁还是忍不住叹为观止一番,急忙遣小内侍去取书了,而后还不忘拍马屁:“陛下的记性,只怕这天下人都没几人能比过。”
“跟陛下比,奴才就是个傻子!”
朱厚照佯做一脚踹过去笑骂道:“别拍马屁了,今日事情多着呢,朕让你准备的东西和人,你可准备好了?”
“哎呦!好了好了,奴才这就去叫他们进来。”
钱宁装作痛呼了两声,连忙去叫人了。
秦朝。
火炮这种武器竟然记录了不下十几种炮的形态!
秦始皇十分的眼热,从上次天卷结束至今,他尝试了好多次,也才刚刚将火炮的样式固定下来,这才遣匠人们去试着做出来,结果还是形态各异,不知道好不好用。
可这本书里竟然记录了十几种形态!
这本秘籍,他实在是太想要了。
【我们大家都知道,火炮最早的雏形,源自发石机,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这种武器了,主要是用于攻城。后来几个朝代,发石机也在战争中排上了不小用场,比如霹雳车等等……】
【但是,直到宋朝时。发石机才真正演变成各种形态的火炮。而这本《武经总要》则是将炮的样式总结、归纳、确定下来,成为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重要的远程武器。】
【这在八百年前的军事战争中无疑是极先进的。】
发石机!
嬴政顿时茅塞顿开!
他顿时看向眼前的那几门“炮”,指着其中最像发石机的一门,命令道:“就用它,投掷火药包试试!”
“喏!”士兵们领命,立即将那门“炮”推到了校场正中,然后把提前准备好的火药桶放在了发石机上面。准备等始皇陛下一声令下,就开始点火。
看着这门“炮”,秦始皇的脑中却还想着之前的阿婆主说的玉米、土豆、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