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5章
    【那里的每件文物都想从海外归家。但是即便是如今华夏再次走向强大,却也困难重重。】
    清末?也就是他们大清快要亡的时候?
    乾隆不想相信,但是却知道天卷没有必要骗他。
    那些文字画卷,他曾经描摹了无数次,甚至还在很多文稿上留下了自己的评论和心得,也就这么一起被带到你所谓的西洋了?
    这些西洋人,实在是可恶!
    若是如此说来,想必他大清的灭亡,也同这些西洋人有关。
    对了,还有倭寇,还有这些想将中原占为己有的倭人,也甚是可恶。
    若是有什么办法,让这些洋人再也无法侵犯大清就好了!
    洪武朝。
    什么?若干年后,洋人竟然冲进了紫禁城,还把紫禁城的宝贝都抢走了?
    先是蒙古人,然后又是这些洋人!真是可恶!
    我华夏大地为何如此多灾多难!
    “若是朕先剿了这些洋人,日后他们就无法再犯我中原了吧!”
    看着天卷,朱元璋目光炯炯。
    老朱愤慨不已,太子朱标却非常冷静,劝道:“父皇,如今我大明的大患是蒙古人,等蒙古人剿灭后,还要剿灭倭人。但不管如何,这两地距我大明很近,剿了也就剿了。
    可那西洋离我大明有万里之遥,甚至我们现在都不知道他们在何处。况且,天卷也说了,这西洋强大起来尚在几百年后,我们现在攻打他们,只会事倍功半。”
    “是的父王。儿臣也觉得,现在最重要的是建好宝船,找到天卷说的美洲,带回土豆玉米和红薯等作物。然后展开海外贸易,把银子装进国库才是最重要的。”
    朱棣算是看明白了,他大明若想开疆扩土,让百姓过上富足的日子,必须从海贸上赚钱。
    只有银子足够了,很多事情才能展开。朝廷才不会入不敷出,才能为百姓做更多的事。
    老朱虽然愤慨,但心中还是拎得清的。
    但是这些鞑靼和蛮夷们实在是太猖獗了,据说他大明之后的大清也是从草原来的。
    所以,他老朱费劲巴拉的驱除蒙古人到底有什么用?
    建海船,做海贸、打蒙古、灭倭寇、寻美洲……
    朱元璋心中算了算,自己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
    就是不知道在他有生之年,这几件事情他能完成多少?
    于是就在此时,天卷中又闪现出几条弹幕:
    【v@超智商中二病严重患者:朕要建大船,想去找美洲,要造蒸汽机,要讨倭,要做海贸,要造青霉素……问,朕如何能找到这么多能帮朕达成愿望之人?】
    【@子控凶残老父亲:朕要建海船,做海贸、打蒙古、灭倭寇、寻美洲。敢问阿婆主,朕该如何实现?】
    【v@天下一人大聪明:这么说,朕的书画也被那些西洋人掳走了?】
    雷小萌看了第一条和第二条弹幕,自动忽略了第三条。
    【两位陛下雄才伟略,up主实在是佩服。但是如果说怎么做才能实现,up主想到了后来清末创办的洋务学堂。】
    【虽然明朝时西洋人还没有坚船利炮,但是若是我们华夏能早点发展科学技术,一定会甩西方一大截。】
    【所以,up主的建议是:在开设文科、武科的基础上,还要开设理工课。专门研究相关的技术并进行发展。理工出身的学生不同工匠,也是可以出仕做官的。】
    学堂?洋务学堂?理工学堂?
    朱元璋和朱厚照这重重重重重祖孙两个,俱是眼睛一亮。
    对呀,既然有文状元和武状元,怎么就不能有理状元?
    有了这些人才,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专长,还愁他们做这些事的时候无人可用吗?
    不仅仅是他们,秦始皇看到天卷的回答,也顿时了悟了。
    这种理学堂,他也可以办。不但如此,后世那些科举之类的举措,他也可以在小范围内试行。
    就算此时那些公卿士大夫们不肯放弃举荐资格,但是也不影响他在庶民中选拔取士,给自己找助力。
    想到这里,秦始皇心中大慰,立即命令道:“去张贴告示,就说朕要招募造纸的工匠,入选者可抵一年徭役。”
    不管如何,要想在庶民中取士,这纸一定要先造出来,书也要先印出来才可。
    只有这样,才能在庶民中选拔出更多的聪明人为他所用。
    就在此时,《时局帖》欣赏完毕,天卷中再次响起up主的声音。
    【想当初曾巩也是屡试不中,最后只能回乡种田,教养弟妹。但他虽然回乡种田,却并未放弃科考。甚至还带领着弟弟妹妹一起读书,准备考试。】
    【也正是因为他的坚持,在欧阳修主持的那场科举龙虎榜上。他们家除了他以外,包括弟弟和妹夫在内,一共有六人同时中了进士。】
    【这在当时震惊朝野,也传出了一段佳话。】
    一门六进士!
    众帝王本以为苏轼苏辙兄弟的一门双进士已经是极其难得了,没想到竟然还有一门六进士,这宋朝的进士,是批发来的吗?
    【这些个与众不同的文学大家,仍旧是出在宋仁宗时期。在宋仁宗时期,怎么才子这么多呢?怎么感觉这些才子们全都扎堆生在宋仁宗时期了?】
    【童鞋们,其实在宋仁宗时期,并不是只有宋朝六大家,还有很多很多的大家。可以说,这个时代,是文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