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当初他大言不惭,说什么“天下有能者居之……”等言语。
没想到现在他还在纠结这件事,这件事真这么重要吗?
但是本着留言必回的原则,雷小萌只能再一次回答他,不过这次,她的回答更详细。
【回复1@斧光烛影皇太弟没错,靖康耻后,皇族中就只剩了宋高宗赵构一个。他还是在江上海上漂泊了快半年时间,死里逃生,才南下临安。在南方偏安一隅,建了南宋朝廷。】
【回复2接上 而在他在南方登基后,虽然在位几十年,还当了太上皇几十年,却一个子嗣都没留下。】
果然,果然是如此!
可是,怎么可能一个子嗣都没有?一定是有人做了手脚。
而这个做手脚的人是谁,还用说吗?
自然是谁做皇帝,谁最有嫌疑了!
赵匡义的脸上阴晴不定。
难道这皇位终究还是让大哥的子嗣得去了?既然如此,他之前做这么多,又有什么用?
赵匡义心下一狠——不如他的心再硬些,让大哥的子嗣再也无法承继下去!
只是,即便他将大哥的子孙全杀了一个不留,就能改变靖康耻,改变他的儿子赵构无子继位的结局吗?
最后还不是要找其他人来做皇帝?
一时间,赵匡义觉得,他大哥留下的儿子似乎也不那么扎眼了!
就在这时,他听到天卷继续说道:
【回复3接上 后来在独子夭折后,赵构最终只得过继了太祖皇帝赵匡胤的七世孙赵伯琮,也就是后来的宋孝宗赵昚。然后没多久他就退位成为太上皇,让赵昚当了皇帝。】
什么,退位?
好好的皇帝做着,为什么要退位?
赵匡义突然想到之前天卷曾经说过,宋朝是太上皇最多的朝代,难道就是这个意思?动不动就禅位?
结果他还没仔细想,却听天卷继续说道:
【回复4接上 结果赵昚一腔热血,在登基后想要中兴大宋,不想大宋再像之前那么窝囊。但是却因为太上皇赵构不肯放开权柄,阻力重重。】
【回复5接上 而在高宗死后,赵昚心灰意冷,也禅位给皇太子。没过几年,因为奸臣挑拨,他同儿子之间隔阂渐深,最终郁郁而终。】
【回复6接上 最后,继位的宋光宗突然幡然醒悟,在父亲去世的同年,也禅位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扩,也就是宋宁宗,不久也便郁郁而终。】
禅位!禅位?
怎么都是禅位!
赵匡义的脸上表情凝重。
他们兄弟打下来的江山,为何到了最后,他们的不肖子孙们全都禅位了?
何时皇位反而成了烫手的山芋?
作者有话要说:
第77章 心太软12(二合一)
就在这时,只听天卷最后说道:
【回复7接上 可叹当初宋太宗赵匡义,斧光烛影间拿下了皇位。之后他的三弟又莫名其妙身死,他大哥的儿子也一个个莫名死去。赵家人除了他这一脉,都几乎死绝了。】
赵匡胤:斧光烛影?什么斧光烛影?
【回复8接上 而如今竟然空有皇位却无人继承,到最后还需要他大哥的后代来继承。】
【回复9接上 而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时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可是登基后,却在斧光烛影后离奇身亡,甚至连他的子嗣都无法全部保全。】
【回复10接上 而到了最后,他的后代更是在继承了皇位后,一个个的又将皇位让了出去。宁愿做闲散文人也不想做皇帝。这又让这位宋太祖情何以堪?】
赵匡胤:不是在回答这位“皇太弟”的话吗?怎么说起他来了?
不过这位皇太弟,好像口气有点熟悉是怎么回事?
还有斧光烛影,看来他要同他的好弟弟狠狠喝一场酒了!
回答完“皇太弟”的问题,终于到了最后一个问题,也就是“李二郎”的问题了,而“李二郎”自然是唐太宗李世民陛下了。
【v@鞠躬尽瘁李二郎:我大唐的节度使之制,最后真的导致国破家亡?】
不得不说,唐太宗的政治敏感度是真的高。
唐朝的节度使,在唐太宗时,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权力,只是因为唐朝的疆域过大,设置的一个类似钦差的职位。
是到了后期,由于皇帝的懒政,让他成为土皇帝一般的存在,才形成的弊端。
但是雷小萌只是提到了玄宗时的安史之乱,唐太宗就这么敏感的意识到节度使的危险性,甚至提高到制度的高度上来,的确是不容易。
【回复1@鞠躬尽瘁李二郎确切的说,是因为唐朝中后期,节度使的权力过大,让节度使成为地方上土皇帝一般的存在,才会导致唐末的混乱。以及唐后五代十国的长久割据局面。】
唐末?五代十国长期割据?
听到这两个词,李世民只觉得呼吸一滞,心脏也有些抽痛。
看看此时他治下的大唐盛世,即便知道每一个朝代都有起始终结,但谁又会想到日后大唐会如此惨淡收场?
【回复2接上 相反,在您……也就是唐太宗时期,因为太宗对官职的授予十分的谨慎,节度使其实只是一个类似于钦差大臣的官职。】
【回复3接上 那时,节度使并没有任何实权,甚至还要经常远离长安到遥远的地方“出差”,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所巡视地域的敌人暗杀,并不是什么好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