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回复10接上 既然陛下问我有什么要嘱咐的。我只能说,纵观宋神宗的变法过程。若想改革,就要坚持到底。任何摇摆都可能导致变法失败。】
宋神宗/宋仁宗:不能摇摆,坚持到底?这建议是不是也太笼统了吧!
【回复11接上 建议陛下可以将变法内容分成几步走,每一步达成目的就是圆满,然后再开始下一阶段的变法。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总好过一蹴而就后的全面崩盘。】
宋神宗/宋仁宗: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这倒是个办法。可以试下。
【回复12接上 然后就是两个字——坚持。坚持坚持再坚持!只要路子走对,坚持不懈就一定可以成功!】
看到雷小萌的回复,宋仁宗笑着摇了摇头:“看来这天卷也并不是什么都能解决的。只能靠自己审时度势了。”
至于结果如何,他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不过紧接着,雷小萌又说道:
【回复13接上 或许我说的比较空洞,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天生具有同大官僚和地主的妥协性,想要彻底改变根本不可能。能进行到宋神宗时的那个程度就很不容易了。】
【回复14接上 只可惜,宋神宗也没能成功。故而除非皇帝不做皇帝,只做个摆设。或者连皇帝都不要了,靠百姓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难题。】
宋神宗/宋仁宗的脸色俱是一变:天卷这是什么虎狼之词,忽略忽略!
雷小萌这么说,是想到后世的历史发展,感慨一下,并没有太多的意思。毕竟是盘点古代的皇帝,所以也就没有再深入的继续下去。
回答完宋仁宗的问题,雷小萌才开始回答疑似康熙大帝的问题。
【回复1@全科学霸再活五百年是康熙大帝吗?久仰久仰。也只有您,才会想到并问出如此问题。但是,up主还是要告诉您一个残酷的事实。】
【回复2接上 清朝历经十二帝,享国二百六十七年就亡了。甚至还不如明朝和宋朝。所以我只能说,您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
康熙自然早就听过天卷中说的关于清朝的立朝时间,所以他这次才会问这个问题:大清如何才能再强大五百年。
但他也不抱有太大希望,毕竟人有始终,朝代也有始终。只希望天卷能从后世的发展中提及一二,兴许他能找到另一条发展之路也不一定。
比如,天卷之前提及的理工科,他大概知道是什么东西。他对这种理学也很感兴趣,还让西洋来的传教士教过他不少内容。甚至还写信给国外的算学大师,问过问题。
但是,这种理工科真的对立朝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吗?
况且,除了红衣大炮,他还真不知道西洋有什么东西能比过他大清的。纵然是红衣大炮,他也铸造了几门,未见有什么难度。
至于倭人,明末时已经对其进行了大面积清剿,虽然倭国未灭,但是倭国已经很久没有骚扰大清海域了。
就是这海禁之策,他大清从建国起就一直在实行。但是却也没有像明朝时那么迂腐。就是台湾的郑家有些麻烦。但是跨海作战不易,还需要徐徐图之才是。
再说了,中原这么大的地方,区区一个小岛,又何足挂齿,只要时机得当,终究还会收回。
所以,天才的通病就是否定一切,只相信自己。尤其是雷小萌盘点的都是前朝的问题,关于这些早有定论。而天卷对他之后的事情盘点的太少,又让他不够信服。
因此才会问出这样一个问题。
【回复3接上 在盘点这些历代帝王的时候,对您的事迹up主也进行了详细了解。其实当时我就很奇怪。为什么身为理工学霸的您,却没有推广理工科,不同西洋人互通有无呢?】
推广?
康熙眉头微皱。
这种算学和理学,并不容易理解,就算推广了又有何用?难道让那些连饭还没吃饱的百姓们去学这些吗?
还是说让学子们不去写八股,不去讨论治国之策,反而讨论勾股算学,去帮商人们算账计数收帐吗?
只怕他就算是想让他们这么做,他们也会嗤之以鼻,躲得远远的,生怕自己沾上铜臭吧。
至于同西洋人交流,那就需要学习西洋的语言,这种语言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他天朝上国,学这些又做不了文章。为何不是那些西洋人学他大清的语言呢?
【回复4接上 据说,您可是同微积分之父探讨过微积分,同路易十四当过笔友的帝王呀。据说您还时不时会出数学题考教臣子。】
【回复5接上 甚至于后世数学中的许多术语都是您创造的,比如“根”、“元”、“方”等等等等。】
这个嘛,倒是真的。实在是南先生说的那些词太过晦涩,听起来又啰嗦又难懂,他才会给他们起些简单好记的名称,好帮助他学习。
说实在的,微积分的确有趣,他批阅奏章之余,找几道题做一做倒是可以换换脑子,休息一下。
【回复6接上 但是,您都已经学霸到如此地步了,为何理工数学还是未在清朝的民众中推广开来,甚至连明朝都不如。最起码明朝还算是实打实的推广过“算学”!】
康熙眉头微挑:什么意思,把他的大清同那个从根上都烂了的明朝比?
百姓们学这些做什么用?有那时间还不如好好学习下怎么种田,想想怎么让地里的庄稼长得更好更多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