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大汉的版图,再想想他大宋此时的版图,已经另外两个同大宋接壤却虎视眈眈的邻居们,宋仁宗心中颇不是滋味。
此时的大宋比汉朝和唐朝都小了不止一倍。可即便如此,却仍旧无法安枕。
想当初大汉也是对匈奴年年和亲,岁岁纳贡,但是经过数位帝王励精图治后,却终于将匈奴人赶到了漠北。
而他大宋,岁币给了无数,不但仍旧填不满辽国和西夏的胃口,反而连兵将们也越来越无法堪用。
他们大宋比大汉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宋仁宗想到这里,脸色一下难看起来。
他突然想,如果汉武帝刘彻来到他大宋,坐在了他的位置上又当如何?
同样是少年登基,同样是太后临朝,同样是无法亲政,他又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越想,宋仁宗越觉得汗颜。
看到官家面色变幻不定,而且又不说话了,王安石也不敢出声,只能在一旁静静等待着。
封狼居胥的故事他已经能倒背如流,但是每次心中升起万丈豪情后,再看到此时大宋的各种弊端,各种软弱,却有一种无力感充斥心中。
高中被外派做官后,这种感觉更是强烈,他知道大宋必须变革,否则的话,便会有亡国之危。
如今他被官家召回,虽然不知道是何原因,但是却有一种隐隐的感觉,应该是能够放手大干一番了!
宋神宗此时,看着大汉的版图也是眼圈泛红。
虽说匈奴和西夏的情况完全不同,但是若是他大宋的官员做事不是那么瞻前顾后,能有冠军侯一半的勇武,只怕之后的伐夏之战也不会以那种惨淡的结尾收场。
他算了下自己此时的年龄同三十八岁之间只差十余年了,立即下定决心:“来人,立即宣王相公觐见。”
最近天下大旱,百姓流离失所,有无数大臣对王相公进行弹劾,认为是变法引起了天怒人怨。一开始他自然是不信的,但是满朝大臣都这么说,连他也半信半疑起来。
大概是看出了他的动摇,王相公丢下一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便称了病。
但是,也是从那时起,天卷就出现了。如果真如那些大臣们所说,天下大旱是对变法的惩罚的话。那天卷又是什么?难道不也是上天的一种示警?好让他将大宋挽于危难之间。
谁能想到,天卷的出现让宋神宗和王安石之间即将破裂的君臣关系突然出现了转机。
但是,雷小萌是不知道这件事的。而此时,天卷对上一次问题的解答已经进入了尾声。
【回复25接上 这也是为什么自西汉以后,中原地区的百姓自称汉族的原因。而汉族这个称呼一直延续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
其实雷小萌是故意将这两个问题留到最后说的,为的就是将两场战争进行对比。明眼人一眼就看到了其中的不同,感悟也会更深。
宋仁宗同汉武帝其实有很强的对比性。
这两人一个被称为仁,一个私德颇受诟病。
但是前者在位时,虽然国内安稳,但是其实给后世留下了很多隐患。
而汉武帝虽然说穷兵黩武,但是却给大汉留下了万世基业。
同样是少年登基,同样是初初郁郁不得志,怎么亲政后差距会这么大呢?
只能说是个人能力原因了。
这就让雷小萌不得不再次想到一个之前她就提出过的问题,封建王朝兴盛与否,的确与帝王能力有着密切关系。
而帝王的能力如何,这就是个玄学问题了。
也就是说老百姓们得碰运气。运气好了,可以碰到李世民这样的圣君。但是运气不好的话,就只能面对隋炀帝这种昏君暴君了。
不过接下来,她就要盘点一对父子皇帝了。而这两人都很不幸,都是幼年登基。
但是幼年境遇相同的父子,却有两种结局。
【好了大家,上次的留言终于回答完了。接下来,我们即将进行新一期的盘点,这一期我们上次已经提到过了,是要盘点一对父子。】
【大家觉得我会盘点哪对父子呢?】
雷小萌回家收拾好后,正看着天卷播放的视频,却听消息提示音一声接一声响起。
她一愣,难道又有留言了?
不是视频结束后才会有人留言,然后让她互动解答吗?
而且,这也不像是弹幕的提示音呀。
最终她将视线定格在了右下角帝王苑的聊天提示上。
【@子控凶残老父亲:父子?难道是朱见深朱佑樘父子?这两位皇帝不是说也都是幼年登基吗?】
边留着言,朱元璋边咬牙切齿。
这位阿婆主同他大明是有多过不去,现在算下来,他们明朝的几个帝王已经快被阿婆主撸秃了。这若还盯着不放,只怕他老朱家的祖宗十八代,都要被她盘点个遍了。
【v@超智商中二病严重患者:不可能,阿婆主说了,明朝不会再说了,所以肯定不是朕的父祖。】
本着为长者讳的想法,朱厚照都不希望阿婆主盘点他的父祖了。说实话,这两位可吐槽的地方有点多。
真要是盘点起来,他有点丢不起这个人。
【@不合时宜新青年:那就是汉朝末代那几个小皇帝,他们一个个好像都是很小就登基了。】
王莽倒是丝毫不怕被揭短。反正他都已经是皇帝了,还怕什么?如果有人胡说八道,杀了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