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说,唐朝对八议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在《名例律》专门写了八议的条款,里面就明确了宾就是前朝贵族,”伍爱华笑了:“为什么这么规定呢?毕竟唐高宗李渊可是隋炀帝的表弟哎,大家都沾亲带故的,你拿了亲戚的皇位也就算了,难道不应该善待一下以前认识的前朝贵族们吗?”
“虽然我们家在你李唐王朝没落了,或者是因为站错队没有爵位了,但是当年我可是抱过你李世民的,你不得给点面子?”伍爱华表演着自己想象中那些前朝贵族的说法:“我可是你二大爷妻子外甥的连襟哎!”
别说,伍爱华这么一模仿,李世民都被逗笑了:“这兔子可真促狭,但是朕还真的好像见过类似的嘴脸,观音婢想来也见过不少?”
长孙皇后只能无奈笑着点头:“确实。”
杨坚此时只能和独孤皇后面面相觑:“咱们大隋的江山,居然被李渊窃取了?!”
独孤皇后眼眸忽然一冷:“李渊的妻子是不是前朝……”
抢了女婿位置的杨坚也想到了这里:“说不好时蓄谋已久了?”
“还有,隋炀帝……”独孤皇后和杨坚对视一眼。
这个时空的李渊急得满头大汗:不是!我怎么就反了?还当上了皇帝?我反了也就反了,天幕你为什么要说出来?!
“当然,唐朝除了八议之外,还有‘请、减、赎’和‘官当、免官’制度。”
“官当我们解释过,免官制度其实之前的北魏已经有了,只是没有进行明确,官当是以官爵位抵罪,免官就是直接撤免官职抵罪,”伍爱华解释了一下两者的区别,又说道:“其实我觉得,如果用官品不够抵免或者刚好够抵免,也是一种免官了。”
“唐时免官的撤免官职有两种区分,一种是撤免官职,可以抵罪徒刑两年,一种是撤免现任官职,可以抵罪徒刑一年,”为了防止观众误会,伍爱华又专门说了一下:“可能有人觉得,撤免现任官职,不就是换个官当吗?凭什么抵罪啊?”
“这里就必须要提醒大家,人家古代朝堂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啊!比如说大理寺少卿撤免现任官职,也许就变成了光禄寺少卿或者鸿胪寺少卿了,咱就是说,这怎么能比呢?更何况,少卿这种官职还有平替,中书省门下省的宰相有平替吗?”
“对于有些人来说,政治前途受损,是非常大的痛苦了。”
“不过我个人觉得,这种痛苦远远不够,犯法之后只需要接受前途可能受损的精神折磨,甚至如果和皇帝关系好,前途依然一片坦途,这种制度庇佑下的高层怎么可能好好学着做人?只能说吃枣药丸!”
“除了八议和官当之外,唐朝的请、减、赎也很离谱,这个是唐律明文规定了,除了享受八议特权之外的官员、贵族如何获得宽免。”
“这么一看,难怪人家唐人要说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了,”伍爱华连连摇头:“家里出一个杨贵妃这样的宠妃,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别说杨国忠获得了多少权利,就是一家老实巴交,父母兄弟子侄不都符合了八议的范围?”
“要知道,东晋时期那谁,庐陵太守羊某,他名字我不会读所以不记得了,负责判案刑罚,一次就错杀了一百九十个无辜的人,但是因为他祖姑姑是皇后,议亲,竟然免除死刑,”伍爱华感慨着:“祖姑姑这么远的亲戚关系,这是家里嫁一个女儿进皇室,可以直接庇佑三四代?”
杨贵妃这三个字一说,别人还没有反应,李瑁算是明白自己的处境了: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李瑁现在就一个问题:我究竟是早死,还是……?
第29章
这时候的李瑁,还是偏向于自己是早死的。
武惠妃尚在,且为皇帝宠妃,作为宠妃之子,李瑁从李隆基那里得到的父爱虽然不多,但也不是完全没有。
而且李隆基这时候还是非常有明君之相的,李瑁暗自猜测,估计是自己早死,然后玉环和父皇就像武后和高宗一样看对眼了。
自己死都死了,也没办法阻止他们不是?而且那可是父皇,就是现在自己活着,难道能够阻止?
李瑁宽慰自己:就是不做父皇的后妃,自己早早死了,玉环她们也会有入幕之宾的。
唐朝男性对于自己年轻的妻子在死后会守贞并没有坚定的信心。
“这要是一门生意,那就是一本万利,”伍爱华感慨着:“难怪明前期宫妃需要殉葬,依然有很多小户人家培养女儿送入宫中。”
“殉葬?小户人家的女儿?”秦至宋的人都有点奇怪。
有人是奇怪后世居然还会让人殉葬?
有人是奇怪为什么小户人家的女儿能够成为宫妃?
伍爱华并没有理解他们的疑惑,而是说道:“那年代,宫女和宫妃选拔可不是同样的事情,好多人都混为一谈。”
“说起这个话题,趁着提到了,我必须要说,其实明朝宫廷内的女性,主要分为四种,一种是宫妃包括皇后,一种是女官,一种是宫女,还有一种就是和皇帝或者宫妃有血缘关系的未婚少女,比如公主、皇后的妹妹侄女等。”
“其中,宫女可以变为宫妃或者女官,嫔妃的妹妹侄女也可以变成宫妃,但是一般不会有宫妃女官变为宫女的,”伍爱华笑了笑:“甚至于宫妃的选秀,其实和宫女不是一回事儿,明朝也有记载,未选中宫妃的少女,是给予赏赐之后让她返回自己家中,听凭嫁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