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清朝初年的高压政策也是百姓们想要造反的重要原因。”
“清初有规定要男性剃发,当时很出名的口号,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但是汉人接受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教导,是不愿意剃发的,特别是人元朝蒙古统治的时候都没有强求我们汉人留他们蒙古人那丑丑的发型,你们满人发型多丑你们心里没点数吗?还强迫别人都和你们一样丑?”
【真的,我以前以为半月头已经够丑了,直到我学了历史,才知道这是清朝中晚期改良的发型,清初可是金钱鼠尾!】
【那发型看着真不太行,稍微不注意人就猥琐了】
看着弹幕上对于发型的抨击,清初满人捏紧了拳头。
“除了剃发之外,清朝还要求百姓必须要易服。”
“古代先贤最悲惨的想象,就是披发左衽,清朝直接干出来一个剃发易服,可想而知百姓们有多不乐意了。”
“剃发易服的命令一出,多地百姓开展了起义抗争,嘉定、江阴等地血战满军,山东爆发了清朝最大规模的起义战争。”
【这些都是江南和山东地区,因为当地百姓受教化程度高,所以更难以接受?】有古人分析道。
【愚夫自然不知剃发易服为何要反抗,但是接受过教化的百姓知道】
“除了这种形式上的、心理上的伤害外,清朝还放纵满人大范围圈地,占据土地,抓捕失去土地的农民作为奴隶包衣,美其名曰‘投充’,别看我们后世说包衣世家就以为包衣生活的很好,事实上底层满人的生活都不怎么样,更别说底层包衣了。”
“虽然清朝有好几代帝王都是包衣妃嫔生下来的,但事实上,包衣女子要经历小选当宫女,服役到二十五岁之后才有机会出宫,本身就是一种对于奴隶的态度。”
【这就和元朝汉人大臣过的比底层蒙古人好一样的道理】
【虽然人家上限高(能当皇后抬旗),但是下限也低啊!】
【一想到不用小选去当宫女,我就觉得汉人比包衣好,一想到不用选秀被皇帝随便指婚,我就觉得汉人比满人好】
【想到清朝包衣和满人大臣自称奴才,汉人大臣自称臣,但是还是有好多人争着抢着去当奴才】
【这完全是一种倒退,中华用了两千多年进化成了封建王朝,女真人非要扯着拽着逼着大家回到奴隶制王朝,谁能不反抗?】
“因为清初这些政策,引起了民众极大的反感,所以百姓的抗争也是绵延不绝的,康熙时期,康熙多次下江南,就是因为江南不够稳定。”
【后来乾隆下江南就是去旅游了】
“这些造反屡禁不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都有出现,直到清朝末年,也依然有‘驱除鞑虏、复我中华’的口号出现。”
【就清末他们干出来那种丧权辱国的事情,这口号也没喊错】
【到清末满人也不觉得神州大地是他们家的啊,割地都一点也不心疼】
“也因为这些情况的出现,清朝在杜绝起义和散播反抗思想的法律制定方面格外的严厉,甚至不惜大兴文字狱。”
第145章
“最出名的两个文字狱,大家大概也都听过。”
“一个是考官出了科举题目,维止。”
【这题目这么奇怪?】
【题目就两个字吗?】
【清朝科举流行截搭题,就是从不同的地方找出来放一起让你破题】
“然后皇帝的年号是雍正,有人举报说维止就是去掉了雍正的头,于是出题人的头也被去掉了。”
“还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也被认为是讽刺清朝。”
【???】
【???】
【???】
古人也学会了现代人的一排问号。
李白看了都要牙疼:“还好大唐没这什么文字狱,不然我岂不是喝酒后都不敢写诗了?”
毕竟喝酒之后写出来的都是有感而发,语句没有特别思考过,谁知道有没有犯忌讳的地方?
文字狱的说法让古代文人对清朝的印象直接陷入谷底。
“另外,我们之前提到的满清十大酷刑,也是清朝刑罚严峻的一种体现。”
【因为反清义士悍不畏死,所以他们才想出来这么多酷刑对付大家】
看到弹幕上反清人士的发言,康雍乾等多代帝王都神色一冷。
顺治现在还在因为蒙古问题和亲娘抗争,没空关注这些小股反贼,毕竟这时候朱三太子据说还没死,民间到处都是反声,已经习惯了。
“虽然如此,清朝的法律却是集中国历代大成,形式和内容都有非常高的完成度,也是封建王朝高度立法能力的体现。”
“从一个没有什么成文法的国家到立法完备,清朝初年的几代帝王确实是文韬武略,用我朋友的话说,虽然小家子气了点,但是水平真的不错。”
【小家子气?】
【康熙一代明君,你竟敢侮辱人?】一看就是康熙朝的人发言的,伍爱华看到了,就是猜不到是康熙哪个儿子或者臣子?
【清朝皇帝却是小家子气,自以为统治中原就是天朝上国,不仅闭关锁国,而且明知道西方思潮还不允许国内的人学习西方的那些科学思想】
【跟着明朝学八股愚民那一套,人明朝搞出来八股是因为要促进科举公平,那时候穷人家没有那么多课外参考书,你清朝时代都不一样了,识字率也不一样了,怎么能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