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7章
    瓦岗那边接到电报,一时间面面相觑,稍有尴尬。
    “咳,原来不用我们。看来郎君所图甚大啊。”单雄信说着说着自己笑了,“我真是越发想见到这位深谋远虑的郎君了。”
    李世民去拜见长孙晟,长孙晟派去查看的人还没有回来,很重视李世民的情报,立刻带他去见留守东都的越王杨侗。
    杨侗比李世民还小几岁,仍是个孩子,只是杨广留在东都的皇室象征罢了,自有围绕他的朝臣来商议这件事。民部尚书樊子盖此时任东都留守,正是主事。不过长孙晟虽然因为年纪和身体的缘故不太理事,但他深得杨广信任,樊子盖也不敢轻视他的意见。
    杨玄感几次拖延运粮是朝中都知道的事情,但这就说到谋反,似乎跳得也快了些。长孙晟道:“我已派人去黎阳郡查看,一时未回。但李世民早就同我说杨玄感要反,并早早派了人去,他的人已经回来了,我听他的述说,认为杨玄感确实要反,东都还应该早做准备。”
    樊子盖便让李世民向诸位大臣说明情况。
    李世民上前,假称派亲信去黎阳郡,那边气氛紧张,城门处查得特别严。而城中传扬着来护儿叛乱的消息,以此为理由大索男丁征为兵卒。附近的军队也明显在调动。
    “还有运粮的役夫,有人直接被扣在黎阳郡不放,征入了军中。虽然打听不出具体人数,但粗略估算也超过千人了。我派去的人在永济渠观望,发现运粮的大船都停靠在岸边,帆布被卸了,他觉得不对,多盯了几天,竟发现帆布运去了军中。虽然无法再打探,但猜想是用来裁制军旗。杨玄感必反,还请诸公早做决断!”
    这反迹确实已经明显了,樊子盖作为东都留守必须有所应对,只是如何应对,众人意见不一。
    有人认为杨玄感会去断征辽大军的后路,因为天子在军中,影响最大。
    有人认为杨玄感会直入关中夺长安。
    有人认为东都才是杨玄感的目标。
    还有些其他意见,就不值一提了。
    李世民静静听着,没有插话显摆。这三个主流意见,其实就是李密给杨玄感出的上中下三策,后世提到这三策,仿佛都觉得杨玄感是个傻x,三策之中偏要选用下策,但其实身在局中,又哪里真有什么上中下。就看朝中众人议论,不还是觉得三种可能都有吗。
    北上幽州直追杨广,看起来很美,但征辽大军难道是摆着看的么……李世民自度若是他,选这一策那只能精兵突进,断绝粮道令大军自散,然后在情报充分的基础上擒贼先擒王。问题是洛阳与关中的军队也不是摆着看的,要留人断绝粮道,洛阳这边出兵却未必抗得住。一旦被两面夹击,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更不用说北上幽州的路上,必然还有隋军不断阻击。
    要打也不是不能打,他得亲自带兵,以快打快,在对方来不及反应和布置的时候闪击得手。
    下策的问题自是在于能不能速攻洛阳。若是拿下洛阳,其实下策未必不可。杨玄感唯一的问题就是太菜了,没拿得下来,换成他父亲杨素,下策自然就成了上策。
    李世民忖度,换成是他,可能会用中策,直取关中长安吧,比北上断杨广后路更容易操作。李密的战略眼光是可以的,上中下三策其实是战略方面的考虑。若能得获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自不必说,前有曹操打样;若是直取长安,占据政治中心,又掩有关中人口财富,再加上关中之地对周边的辐射,大隋的统治会崩得飞快。
    其实他们老李家从太原入长安,本质上来讲就是走的这条路。
    所差的,就是怎么用战术去完成这样的战略了。
    现在谁也不敢肯定杨玄感会怎么做,樊子盖一边派人赶到关中报信,让关中做好防备,并组织人马准备支援东都。
    一边又使人飞马至辽东报与天子,哪怕杨玄感没反,他也愿意承担这个谎报军情的责任。
    除此之外,就是阻止洛阳的防御,以及派人去修武抵挡杨玄感渡河。
    李世民手头只有三千人,试着请战没被同意,樊子盖甚至想调走这三千人,被长孙晟说服留下来防守洛阳。
    李世民暗暗叹气。他原想若是同意他出战,他带人去修武防守临清关,或许能找到战机直接破了杨玄感军。
    但就跟他在史书中看到大唐初立时,他明明驻扎在前方,父亲却败到要迁都了才同意让他出战一样,既然还在大隋这个体制里生存,他就不能自作主张,不受命而自行出战。
    只能等杨玄感兵临城下再说了。
    虽然提前准备了,但和历史上一样,精锐部队都在边疆前线,留守的军队自立国以来就没打过仗,杨玄感一路没遇上什么阻碍。加上杨广近年政策不得人心,竟让他打出几分吊民伐罪的气势来。
    他攻打临清关不成,绕路渡河,仍是发兵洛阳,分两路围攻。
    其中一路由其弟杨积善率领,沿洛水向西攻洛阳东南,另一路则由杨玄挺率众越邙山,攻洛阳东北。杨玄感自己率三千多人跟在后面,相距十里左右。
    樊子盖自然调兵遣将,分两路迎路。这次李世民强烈请战,考虑到兵力实在不足,樊子盖最终还是同意了,令李世民率本部三千人马,出洛阳,与河南郡赞治裴弘策共拒杨玄挺军。
    尉迟融大喜过望,没想到立功的机会这么快就到了。他现在对李世民多了两分恭敬,虽然不觉得小郎君上阵能有什么表现,但平时练兵法度严明,骑射又是一流,可见不是真正的纨绔。到与裴弘策会合后,尉迟融私下向李世民表示了担忧:“看他们军容不整,士气不高,兵卒将领都有慌乱之意。我看这仗不能指望他们。”
    <a href="https:///tuijian/guchuanjin/">古穿今 <a href="https:///zuozhe/omx.html" title="南林烟" target="_blank">南林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