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殿中,身边也正好没有假山古木,正是最安全的所在,只要原地等候就行了。
公子高抬头眨巴着眼,看见父亲皱着眉观察四周,便趁着父亲不注意他,向扶苏挤了挤眼睛。
扶苏在踉跄中被父亲宽大的袍袖糊了一脸,刚拉下露出眼睛,就看见弟弟的怪样,不知怎地,他一下就理解了高的意思,不由也向公子高一样,悄悄往父亲身上靠了靠,抱住了父亲的腰。但他已经十三岁了,这么做来还有点害羞,小脸不禁一红。
阴嫚这个女孩儿跟他们就不同了,本来就害怕,出于本能一下就扑向了父亲,被嬴政捞起来抱住,顺势就紧紧搂住了脖子。
年纪最小的两个直接站立不住,一屁股坐了下来,更是什么都不管了,抱住父亲的腿不放。等嬴政回过神来,他已经像棵树,树上攀满了猴。
本要训斥不成体统,但大地还在晃动,他终究没有开口,勉强装作不知,任他们攀住自己。这于他,到底也是一种新鲜的感觉。
咸阳确实只受到地震的影响。这次的大地震除了死人之外,最大的影响乃是刚种下不久的作物毁了不少。咸阳这样受影响的地区还好,大部分能作补救,震源地带基本上这一季就绝收了。
不过造成的影响,应该没有历史上严重。那时民大饥,是因为人们普遍种一季,地震时还没有收获,一年都没有粮食可以吃了。而现在冬小麦已经收了,下一季绝收的地方,补种马铃薯,少饿死一些人还是能做到的。
加上不少人真的做了准备,带了一点粮食跑出了屋子,官府再稍加赈济,这场曾经在史书上记为“民大饥”的天灾,杀伤力已经降到了一个在当前水平下可以视为常规灾难的水平。
嬴政让史官详细记载了地震的中心,受灾的情况,以及受影响的地方。
史书他要多印,多找几个地方存放,让历史可以更详细的传下去。
说不定还有子孙能有他的机遇,就不用像他这样,对着史书上语焉不详的记录头疼,大范围缺乏针对性的准备了。
第72章 财帛动人心(汉)
元朔三年。
李广被刘彻摁在雁门不动弹了。
这个时间点, 秦汉两朝的火炮还在研制中,刘彻跟嬴政不断交换技术进度,但工匠都是从头做起, 看资料他们觉得很快能弄出来, 但实际上手才发现, 他们离明清都还有技术代沟呢。小问题层出不穷, 都需要从头一一解决。
一时指望不上火炮守城省些人力,那只能把守城一流的将领派到匈奴会入侵的地方去守了。
刘彻还特意敲打了一番李广, 省得他老是惦记着立功封侯, 又冲出去让匈奴给俘虏了。
匈奴的军臣单于在这一年死去, 儿子和兄弟争位, 儿子不敌而逃奔汉。刘彻已经提前知道了这件事,并且知道他降了数月就死了。不过他没有太上心,如果军事不利, 以后这个太子还能做个对匈奴的筹码, 可他都知道将要对匈奴取得大胜了, 就懒得管这个命不长的病鬼, 死就死吧。
不浪费他带回来的药了。
虽说对匈奴不能一战而定, 但刘彻现在的心思是真的不在用纵横术分化他们上了,他就想什么时候点出火枪的科技树,彻底让他们能歌善舞就行了。
出使西域的张骞也正是趁着这次匈奴内乱穿过河西走廊,准备经陇西回长安复命。
他已经离开十三年了, 再回汉境, 竟生出人非物亦非之感。
头一天他以为这只是自己离开太久的心绪所至,毕竟也不过是十三年, 人有离合,但事物却是不该有什么变化的, 如今是一个节奏很慢的时代。
比较令人惊奇的,是他刚回来与官府联系上,当地官员就是大喜,道是等他许久了,陛下一直在问他的行踪。才吃了个饭,又告诉他,天子已经封他为博望侯,让他尽快回长安。这让他不太理解,好像朝中这就得到消息了似的。
晚上停留在驿站休息时,张骞则觉得“物非人非”之感可能不是自己多愁善感所致。
驿丞引他进入了驿站最好的屋舍,张骞依稀还记得自己出使时同样住过,十三年过去这里显得旧了一点,别的没什么改变。
可没多久他的目光就落在了屋角,吃惊地走过去,在那面映出他全身的镜子前左看右看,甚至还扭过身看了看背后。
被风沙摧残的皮肤和白发都清晰可见,整个人从发冠到靴子一毫不差。他就离开了十三年,大汉都出了这样的宝物了?
正惊异间,驿丞亲自带人送来了饭食,巴结地向他介绍:“这是玻璃镜,乃是少府所出,价格贵着呐。陛下说我们这里是使者来往必经之地,特意赐下,放在这里让使者整理仪容。”
张骞已经看到了,全身镜旁边还挂了木牌,上面写着警示,要是弄坏了镜子需赔偿千金。
他现在还真赔不起。
远道而来,驿丞又安排了热水给他沐浴,亲自端来几样小物件,一一向他介绍:“这是皂液,洗浴时擦一些,极是清洁。这是羊脂膏,原是秋冬用得多,我见博望侯从西域来,皮肤嘴唇都有干裂的迹象,便自作主张取来,君侯试着用用看。”
“这都是什么地方出产的?是这几年刚出的物事吗?”
张骞已经确定了,他确实已经落伍了。
果然,驿丞告诉他,这些都是夺来河南地新建的朔方郡所出,其实还不是他们的主要产物,而是毛纺业的副产物。
<a href="https:///tuijian/guchuanjin/">古穿今 <a href="https:///zuozhe/omx.html" title="南林烟" target="_blank">南林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