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姊们还矜持些,这些年她们也与兄弟们一起读书,接受父亲不时的考问。
被母亲养得娇贵的年幼的小妹妹们有好几个到兄长们这里哭诉,公子高作为兄长之一,只能一一安慰,并承诺会尽量帮助她们。
这下好,成年的兄弟们全到西域报到来啦,小兄弟们也别想跑,以后一个一个都得过来。公子高还蛮有做兄长的觉悟,心想他的姑师国先安定下来,以后小兄弟们来了也好帮忙。
嬴高的身体很好,到了与关中水土大不相同的姑师国后,亲信随从病了小半,他活蹦乱跳,带着剩下的人先把自己封国巡访了一遍,心情和身体一样好。
父亲还是爱他们的,给的地方还不错。尽管气候上有些缺陷,但不是不能克服。
矿产他没想法,尽管是他的封国,但矿产之利归咸阳,他只能提供人手,从而分点好处。嬴高只能在农业上先入手。
有些地方应该可以种稻,他带来的文书档案里也这样写。但是父亲也提醒过他们,气候与文书里所写不尽相同,一定要重新探查才能做下决定。
所以嬴高暂时没有让人买少府的稻种,而是选择了更适合这里气候的小麦、粟、大豆、苜蓿、芝麻等作物。又划出地方种棉,准备建纺织厂。
现在谁都知道这就是个会吐钱的宝碗,只要产出棉布就没有卖不出去的道理,西域又非常适合种棉花,唯一的限制是摘棉花时缺人手,限制了棉田的规模。
嬴高考虑过了,他这里运到海边走海路太费事了,不如走陆路,不管卖到身毒还是往西去那什么罗马的方向,都有的是国家愿意买。商队还可以收集沿途的信息,将来若是有事,他就能立军功了。
他还可以转卖丝绸,中原的丝绸比棉布价高,更划算一点,要是他这里能种桑养蚕就好了……
姑师国相是蒙氏子弟,名声不显,但自皇帝奇遇后,他就被家族安排读了许多宫中放出来的书籍,这次也被任命为国相,随嬴高而来。
可能是将门出身,他也是没病倒的人员之一,跟着嬴高四处转了一圈,定下了粮食作物后,他向嬴高提出了建议:“大王,姑师国虽然适合种瓜,但难以运回去售卖,又不能做罐头和果干,恐怕不适合在官田大量种。”
嬴高遗憾地点了点头。罐头技术是他带过来的少府落地的研究成果之一,这儿非常适合种瓜,父亲给的瓜种已经在咸阳种过,甜美爽口,在这里种出来必然更好吃。
但从姑师运回中原太难了,路上都得坏掉,没法做这个生意。
“蒙相觉得我们种什么好?”
蒙立已有想法,笑道:“以臣之见,种葡萄就好。葡萄可以酿上好的美酒,与粮食所酿不同,别有风味,臣已经抄了方子,今年就可以试制。又可晒干长期保存,运到咸阳售卖,想必也会受到贵人喜爱。若是大王在回咸阳时请陛下品尝就更好了。”
嬴高也有此意,他更想请父亲将葡萄干列为贡品。到这里之后,他已经品尝过本地现产的葡萄干了,滋味上佳。若是在过去没有蔗糖的时候会更受喜爱,现在也不会差,带着果香的甜味自有其特色,不管是直接吃还是做为点心的配料都很合适。
如今的秦国依然保持着让诸侯国上贡的制度,只是这个时候六国联军还在路上,没有建立封国,暂时没有贡品而已。他们这些来就国的公子就得依法上贡了。
临行前,上卿张苍来与他们聊过贡品的事。那时诸公子还怀有忧心,担心自己的封国贫瘠,拿不出像样的贡品,像当初只能进上滤酒茅草的楚国一样丢脸。
而且是写到史书上一丢就是八百年的脸。
又有人担心贡品太贵重,会耗损国力。
张苍却告诉他们,大秦一统天下,事事都是新立,诸侯上贡也是一样。天子会考虑到诸侯国的难处,西域出产的美玉固然会列为贡品,却不会强求太多。
而诸侯国的农业出产和特色工艺才是大头。在上贡的同时,允许他们享有一定的免税额度,与贡品一起运到咸阳。
嬴高的思路被打开了。他明白了,如果有贡品的名义,只要不是楚国滤酒的茅草那种贡品,那必然会一售而空啊!
只要是真正的好东西,哪怕超过了免税的额度,运出去卖都不会吃亏。所以他来了之后四处巡访,也四处吃吃喝喝,就打算定下贡品好去说服父亲。
现在看起来,葡萄干和葡萄酒就是最合适的了。
蒙立又在名单里添了杏干,这边气候使然,果子的甜度都非常高,可惜新鲜果子实在来不及运出去卖,只能挑这些加工过的干果了。
有了初步思路,嬴高踌躇满志,只待大干一场。他嘱咐蒙立:“回王宫后提醒寡人给兄弟们写信,彼此相邻,正应互通有无。”
他的兄弟之一,公子将闾封在了疏勒,为疏勒王。
将闾有两个同母兄弟,封在了乌孙。乌孙是西域大国,物产丰饶,所以朝廷分割成了好几个国家,将闾的两个同母弟分到其中两个小国。将闾就不一样了,他独享疏勒。
主要这地方除了少数能种粮食的地方之外就是草原牧场。放牧固然不穷,但不太稳定。更重要的是,看起来地方很大,实际上还有大片的沙漠,根本就是废地。
不过将闾并没有满足于现有的草场,他是个闲不住的。
<a href="https:///tuijian/guchuanjin/">古穿今 <a href="https:///zuozhe/omx.html" title="南林烟" target="_blank">南林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