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亲安葬后,穿着孝服的周蔺,带着所有家当出现在戚家大门外,引得过路人频频回头看。
外出采买的王荷香吓了一跳,少年见有人露面,二话不说跪地磕头,口呼恩人。
王荷香往旁边一避,没受这等大礼,更不觉得自己是他要找的恩人。“你是谁?来找小姐?”
“小子周蔺,见过恩……我来找百家镖局和义庄的东家。”
“那你站起来稍等片刻,我去问问小姐见不见。”
“劳烦了。”面色苍白的周蔺,站起身时颇为费劲。接二连三的奔波、变故,让年仅十五的少年身心俱疲,唯一支撑他的就是报恩了。
说是报恩,也不绝对,应该是将说好的酬劳送抵。
因着雇了镖局,又大办了三位长辈后事,家底所剩无几,周蔺已经做好了卖身偿还的准备。
万万没想到,戚渺不仅没要他仅有的傍身物,还表示要资助他到鹿白书院进学。“为、为何?”
“因为,我不缺一个账房先生;但百姓,缺一个好的父母官。”
周蔺自嘲一笑。“在下何德何能?”
戚渺望向窗外鸟雀,没有吭声。
一坐一立,一垂眸一仰首。
良久,少年好似拨开迷雾,重新找到了人生方向,朝戚渺深深一拜。
第39章 以利使奸
【宿主, 你就这么放他走了?不立个字据,要点什么凭据?】给了傍身之物,还让镖队护送他前往郡城, 万一对方功成名就不认账,不是竹篮打水吗?
【靠得住的人, 没有这些也靠得住,靠不住的人, 再多的束缚也会是一场空。】
系统想了想, 也是这个理儿。
看着周蔺离开的背影,戚渺意味深长道:【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人了,广撒网, 总有靠得住的嘛, 愁什么。】
想到宿主从不做亏本的买卖,系统不再多言。
这不,周蔺刚离开寻平县, 关于他的情况就传入了关注戚渺的富户乡绅耳中。
“所以说, 外出行商恐小命不保, 还是要慎重。”
“城中少的半数小摊贩, 听说是跟着镖局离开的。”
“镖局顶多护送一程, 到了别处, 难道还会管他们死活?便是自掏腰包请镖局, 一来一回也得不少,辛辛苦苦跑一趟, 能不能回本还两说。”
“有道理, 我仔细琢磨了, 若是不把生意往外做,商帮不见带来多大的利, 戚氏那边要怎么折腾,我不管,要出钱出力免谈。”
“你们怎的又变卦了?”
“这不叫变卦,我们只是随机应变。”
“可戚氏那……”
“怕什么,她再是能耐,也不能把刀架在我们脖子上。”
“说的也是,她顶多让你我少赚、不赚钱就是了。”
“……”此言一出,满室皆寂。
似是知晓他们的所思所想,戚渺先后做了三件事。
其一,允手握卖身契的小摊小贩外出经商,既是开拓市场,也是以身探路。
其二,公开筹建寻平商帮第一座会馆——平安堂,凡出资出力,皆入簿、刻碑铭记。
其三,放话寻平商帮之人去到哪,百家镖局护送到哪,百家钱庄开到哪,平安堂建到哪……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寻平县上下都坐不住了。
无它,没有人想一直在个小地方待下去,无钱无权者是,有钱有权者亦然。
平安堂,定在百家钱庄附近,尚未开建就筹集到上万两白银。
邬掌柜、董驰、汪员外、沉员外、于员外等人,掏钱时那叫一个积极主动,仿佛先前多有不愿的,另有其人。
系统咋舌。
只是能在寻平商帮记事簿、平安堂内石碑上留名,就值得如此破费?
就连路记酒肆孤儿寡母,也亲自登门以幼子名义出了两百两,成了寻平商帮一员。
一大帮子人,比戚渺还盼着平安堂建成。
动静之大,县官都有耳闻,甚至差人过问。
因为,他们会升迁,要交际,关乎前程的事,没有人不上心。
就拿银丰钱庄、典当行的邬掌柜来说,原本该同戚渺这位百家钱庄的东家对着干,再不济也得拉着董驰这帮人,无
视孤立她。
可商帮这名头一出,桩桩件件事一办,他也能从中落好。
比如,以往每次前往郡城银丰钱庄送银、送账,他都得提心吊胆,为求稳当,得绕月余远路,就怕半道被劫。
在这上头劳心劳神不说,也费事费银,他在寻平县能抬头做人,去到郡城后,就是坐冷板凳的角色。
邬掌柜可太想郡城也能开一处百家钱庄了。反正它再怎么受欢迎,也不可能越过银丰;就算越过,也不是他该操心的问题。
当郡城有了百家钱庄,作为掌柜的他,可将银丰一年的结余通通存入其中,在年初轻装北上郡城后取出,一厘不差地送至总庄,期间存息还能收入自己口袋,这可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至于百家钱庄靠不靠谱,会不会卷款潜逃,说句夸张的话,论交情,邬掌柜与董驰等人交好,论品行,他更相信戚渺。
对此,只能说,戚渺有意无意经营的好名声,一直在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