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8章
    薛姨妈也知林家情况,只是林家到底势微,如何护得住薛家百万家财!
    思来想去,薛姨妈说道:“不如再等等?”
    薛宝钗却说道:“不能再等了。妈妈赶紧通知哥哥吧。您也不要觉得姨妈会护着我们,我只问一句,从咱们来了这府里,妈妈借给姨妈多少银子了?可有回头钱?”
    薛姨妈还是下不了决心,薛宝钗命人去寻了薛蟠来。
    薛家三人将事情如此这般说了一下,薛蟠说道:“妈妈你忘记父亲临终时说的话了吗?父亲都说了,咱们家要多听妹妹的,如今妹妹这么说了,咱们就搬吧!”
    见子女都坚持要搬,薛姨妈只好咬牙,向贾母提出告辞。
    贾母与王夫人极力挽留,她们实在不希望这么大一块肥肉就这么从自己手里飞出去。但是薛姨妈去意已决,且薛家重要的东西早就搬出去了,也是不惧什么的。
    于是,薛家也搬出了荣国府。
    贾宝玉因和秦钟正打的火热。先是一个不察,林黛玉搬走了。本想发疯一次,让林黛玉搬回来,可惜被贾政无情镇压。这会儿刚从族学回来,还在想着跟秦钟的玩闹,正开心。突然又听说薛宝钗也搬走了。
    贾宝玉觉得自己再不发疯就真的要发疯了,于是,他拿起自己胸前的通灵宝玉,刚想摔的时候,家政的声音又响起来:“孽障!又要作什么妖!”
    贾宝玉:父亲大人,我还能继续表演下去吗?
    贾宝玉还是被贾政拉到书房去用功了。嗯,也是贾政听说林芃考了会试第一,想起自己也有儿子这事儿来。所以,贾宝玉的第二次发疯又无疾而终,且,他悲催的发现,打这以后,贾政对他要求更高了。
    很快殿试就来了。
    林芃穿着林黛玉亲手缝制的衣服、拎着林黛玉亲自准备的东西出了门。
    林黛玉在家整个人都恍恍惚惚的,当年爹爹参加殿试时也是这般的吗?
    林黛玉其实心里很是五味杂陈。想起上辈子,自己无依无靠,在大观园里连挣扎的底气都没有。而这辈子,幸得老天垂怜,不仅让她重来一次,还给了她一个这么好的哥哥。
    这一日,京城中不知多少人家的心都跟着牵动。就连平时热闹的西市,今日都静谧了几分。几年才出一次的状元郎今天就要产生了,人们早就对着自己看好的学子下注了。这也不全是赌博,更多的是凑一份热闹。
    就在大家焦急等待的时刻。
    奉天殿里,林芃坐在前排左侧第一个位置,试题发下来后,略扫了一眼,沉思片刻,就下笔了。
    当今圣上坐在龙椅上,看着满殿的学子,明显年轻人偏多,嗯,朕之江山,人才辈出!又看到坐在第一排的林芃,呵,居然还敢来要状元!这次若是写的不行,朕必亲手将你的文章拿给老师看!
    林芃:这么幼稚,怪不得你玩不过老圣人!
    又过去许久,林芃停下笔检查无误后,示意内监将他的卷子收起来。旁人见林芃已经答完,不由加快了节奏。
    不多时众人均答题结束。内监们封存试卷。内阁与圣人一起带内殿评分。只有张老大人依然站在外面。嗯,他的关门弟子考试,他得回避一二。
    内殿,内阁大臣们挑选出了前十名的试卷给圣上。嗯,圣上看到摆在第一个的就是林芃的字迹。
    圣上:呵,运气不错!
    林芃:这是实力!
    只见内阁刘大人说道:“禀陛下,老臣等一致认为,这一份当取状元!”
    圣上:“呈上来。”
    大致看了一下文章,再看看旁人的,她觉得自家老师真的很厉害!一块朽木都能教的这么好!
    林芃:你这么狗,你爹妈知道吗?
    于是,最终还是点了林芃为状元,又另取二人为榜眼探花。
    第33章 黛玉初显能为
    话说,当今陛下点了林芃为状元,又点了张怀安为榜眼、勇毅侯府的李怀章为探花。
    前三甲均是俊美的少年郎,无论是当今陛下还是内阁大臣们,都觉得此乃社稷之福。尤其是林芃,此子文章张弛有度,行事老练又颇有魏晋之风,若非此子已是张老大人的爱徒,恐怕几个内阁大臣都要争抢一番。
    其中又以左丞相钱鸿为最。钱鸿自知抢是抢不过张老大人了,于是琢磨起自家的小孙女,年方十四,林芃此子有才却不傲、老练却不世故,比起当年的林如海还要俊美几分,实在是堪为良配。
    听闻林如海还有个嫡女,如今兄妹二人相依为命,钱鸿决定,回去让老妻办个赏花宴,将那个小丫头邀请进府,看看情况。
    众人心中自有自的打算。
    这边三甲打马游街时,消息已经传将开来。
    林黛玉在府里端坐,听闻自家哥哥真的考了个状元回来,喜不自胜。又是命人发赏钱,又是放鞭炮。林黛玉自己则是去了供奉林如海和贾敏以及林小姑牌位的长乐堂去了。
    林黛玉絮絮叨叨的跟父母小姑诉说着哥哥的事情,说着说着,眼泪都流了出来。今天跟着林黛玉的是雪雁和夏半,二人对视一眼,到底没有去阻拦林黛玉。
    尤其是雪雁,她跟着林黛玉先是送走了夫人,陪着林黛玉一路从扬州到京城,又回到扬州送走了老爷,回来后就搬进了那个大观园。荣国府的人情冷暖,雪雁是陪着林黛玉一起承受的,她知道,直到此刻,林黛玉才真正的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