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计适时将新品菜色的介绍页奉上,待两人看到价格时,饶是纨绔弟子如胡晨,不免心惊。
再一看用料,仔细数了数,足足数十位的香料腌制!
胡家常年来岭南道收香料,自然清楚个中门道。
价格低廉的香料,用多了花的银子也不会少,一道菜用十位香料制作而成,这般要价的确对得起三位数身价。
胡晨偷瞄一眼堂兄,点还是不点。
倘若兄长不在,他手一挥银子自然而然撒下去,现在兄长正脸色严肃翻看两页纸,不知是何意。
胡小郎君心里门清,在外边乱来和当着亲人的面做纨绔状不是一个待遇,前者还能装聋作哑,后者就得上家法啊!
只见胡征略一思索,对陆掌柜道:“陆掌柜如此推荐,必是不能错过,烦请各上一份。”
随后点了几样早食并饭后饮品,一并送到二楼来。
先上的正是蚝油,伴随一小碗特质米浆粉,没有几根,仅是给人开胃而已。
“色泽浓郁鲜亮,粘稠又不黏连,味鲜甜,这檀木童子里加了石蜜?”胡征挑起一点蚝油放入口中品尝,得出结论。
蚝油太过直白,硬生生被谢砚行改名为“檀木童子”,用以混淆原料。
胡征猜其取自甜柘,也不无道理。蚝油鲜甜,又是红棕偏褐色,不难看出与石蜜的相似之处。
韶远县本身产有石蜜,且醉流霞菜谱中又不是首次用其调味,胡征这么猜实在正常。
另有一原因,石蜜取自甜柘,外皮呈紫色,与檀木相近,称为“檀木童子”几乎是点名了原料有石蜜。
胡晨“嗯嗯啊啊”符合两声,吃的头也不抬,他就是跟着过来吃的,猜用料一事,有堂兄在就行了!
至于一上来味道更有存在感的“千山翠色”,这一道菜的用料全在介绍页上写着,只为说明为何一道菜会价值上百两!
经过高汤浸煮,又有数十种香料熬煮,价值上百两倒也正常。
青花瓷盘上,碧绿墨绿的海带片层层叠叠摆出各类花的形状,奶白鱼汤铺了一层底,上有三两枸杞点缀,只看颜色已赏心悦目,色香味已占两种,吃起来更是令人震撼。
层次丰富的鲜香在口中炸裂,微辣带一丝苦意的茱萸后发先至,又被鱼汤的甘美压下。
这鱼汤……竟毫无腥味!
两人用完早食,迫不及待下楼,想同陆掌柜做笔吃食生意,刚一下楼,便听到伙计扬声道:“诸位贵客,醉流霞只做吃食住宿买卖,您若是有意,一日来吃十顿我们都欢迎,只是咱们经营食宿的铺子不做其他买卖。”
胡晨一拍手,恍然大悟道:“堂兄,这莫不是那申请书所言的经营范围?”
一个铺子只做一种买卖,多了不准,轻则罚钱,重则关地牢。
伙计此话一出,楼下叫嚷的众人后知后觉:是了,申请书都刚递过去,他们定下的铺子也都定下了经营范围。
想着等日后出货时小心注意一点,不料还未落成铺子,先在醉流霞体验上了!
行吧,不能大量买,先尝过再说。
伙计仍然是劝,让客人看过两页介绍再提要不要点菜,毕竟新出的菜价格太高,不是所有客人都舍得拿银子买。
果真,大堂内不少商人惊叹,与同桌人商议过,一桌人拼钱。
至于那第二页介绍的“千山翠色”,上百两一盘的东西,众人只当看不见。
上百两!一盘菜!
怎得你不去抢啊!还给那一盘菜!
胡征回忆一番刚才伙计说的话,转头去找陆郁,“陆掌柜,不知‘檀木童子’与‘千山翠色’在何处能寻到?”
陆郁拿出眼熟的一张纸,“胡领队,您出平安大街朝右走,过两个街道口,再向左拐,水田犁对面那家的铺子,专卖这类佐料吃食。”
竖着耳朵听的人不在少数,得知了地方,有几位甚至饭都不吃直冲着门外跑,这好东西倒腾一下卖到北地去,赚大了!
临到地方,只见门入门后有半人高的桌子,正放着红棕色的“檀木童子”,桌旁已有几人等在那里,伙计激情向众人介绍此物价值几何。
胡征与胡晨到时,伙计正笑眯眯道:“大家见到了,这么巴掌大小的罐里全是檀木童子,价嘛,银五两!”
一口咬定不还价。
没办法,江无眠还没开始大规模养殖生蚝,全靠人工寻野生生蚝,再熬煮成蚝油,成人巴掌大的罐子定价五两,算是便宜了。
另外,伙计又拿出几张纸来,故作神秘地低声道:“此物作为新鲜调料,自然不仅能做酱料配主食来用,还能放入菜中搭配其他香料、油脂作调味料用。”
做酱料配着吃,自醉流霞出来的人已是体验过了,的确是原汁原味的鲜甜。
做调味料?莫非那“千山翠色”中也有此物?
介绍页中虽未点明,可要是醉流霞东家故意不写上去,保守核心机密呢?
这自然是最大可能,毕竟能将数十种香料写出来已是难得慷慨,他相信已有不少人通知伙计去订香料了,只为复刻这一道菜的滋味。
贵是贵了,味道着实令人难以忘却!
再说,对有钱的商户来说,数百两买一道菜,算不得什么。
如同胡家这般,一套衣物首饰下来,百两不过是打底,他们看的已不再是钱数多少,而是物品本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