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2章
    毕竟他现在不清楚京中的详细情况,万一被人误导信息,“火炕走进百姓家”的计划就悬了。
    胡征算是松了口气,能与胡家保持这种不远不近的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缓慢加深联系就好。
    他最怕的是,江无眠扔下胡家,直接与伍次辅合作,这哪儿还有他们的出头之日?!
    临走之前,胡征还给江无眠带来一条消息,“听闻岭南各处有上好的水田出售,近来已有商队过去凑个热闹,不知岭南这儿可有相关注意事项?”
    出售水田?
    近来已是收获期间,马上要翻地种植紫云英,不说这会儿卖地合不合理,单就是岭南卖地这件事就很不对!
    自从岭南发展起来,商业是兴盛了,农耕也没落下,肥料与工具已是走向大周各处,如今还在不断革新,可以说出同等的力,就能收获往年的两倍乃至三倍的粮食。
    这种情况下,农家人是不可能放弃生活根本的,除非是天灾来临,不得不化为流民。
    然而近两年来,本地常发的水灾已在逐步管理中,很少出现一整个府化作流民的情况,官府也很少收回田地,除非是人自然死亡后将朝廷分派的地收回再分给其他人。
    这不涉及买卖,只有税粮税银的调整。
    据胡征所言,竟是有人在岭南大批量买卖田地。
    江无眠心中念了几遍,怀疑是有人在弄土地兼并,还是非法手段,将此事报给按察司,之后就轮到按察副使出面调查了!
    当前最为重要的是,应付江南织造局的来人。
    按正式宴会一般,江无眠给皇商一行人下了请帖,邀请人过府一叙。
    王鹏宇一早逛完醉流霞,用过本地的吃食后,便接到一张请帖。水纹纸做的帖子上还有惟妙惟肖的竹制船只模样,背面也是上了颜色的驰骋在蓝白海浪中的木质船只,整个请帖散发着不知名的幽香味。
    不知情的人看这张帖子,便知江无眠是下了大功夫,格外重视这场会面。
    实际而言,这是水纹纸作坊最新出的商品,价格高昂,送了几个样品给江无眠,正好被他用来当拜帖。
    但王鹏宇不知道,他看到这等程度的请帖邀请,对醉流霞幕后东家的好奇又上一层楼。
    能拿出胡椒这等层次的珍贵香料招待客人,用量大方全然不心疼;还能做出各类新奇物件,想出百般点子招揽客人,这等人就该来他们皇商啊!
    具体一点,这种人就该和他王鹏宇合作,一个出钱出人出名头,另一个出点子出货赚钱,这分工明确,实在是天降的好搭档啊!
    别看他王鹏宇在家里混吃等死,但手上也是有钱的,不然也不能一边嫌起拍价贵一边大手一挥拍下来五成的方子回头献给家中老爷子。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他背后站着皇商,各个商队渠道都有,连盐课都不是问题,差的就是能把生意做大做强疯狂揽钱的军师!
    而醉流霞最不缺的就是这点!
    江无眠做足了万般准备应付来人,然他没想到的是王鹏宇不按套路走,他看中的是江无眠这个人的商业点子。
    江无眠:“……”
    你想的还真完美。
    第144章 诚意
    皇商本身势大,再和地方官员联合起来,第一个要怀疑他的就是建元帝。
    何况江无眠本身也在等建元帝作出决定,是否要在本地设立一支专业的海上皇商,最好在本地商队中挑选一二,毕竟海商要论船只,他敢直言不讳地说,全大周最好的船就在岭南南康府。
    王鹏宇听其语气淡漠,好似全然不将皇商放在眼中,一时之间心底稍有不快,但他一向眼前这位江大人是用胡椒做菜全然不吝啬的人,这点轻微不快又很快散去。
    有本事的人,总能得到优待。
    他王鹏宇看得开,这回做不成生意,还能做朋友!等交情到了,还不能拉拔朋友一把?
    届时凭背后皇商身份和人脉,这银子还不手到擒来?
    当即笑着将话题转到今日的食谱上,真心实意夸赞一番,还将最后赠品玻璃灯单拿出来说道,“不知江大人可否透露一二,这灯何处能定制?”
    用了巧思做的无烟蜡烛,烧了半个时辰仍旧透亮,不见玻璃染上平日的黑色。
    往常家中的油灯蜡烛,燃到最后黑烟染作一团,每日要人清理,部分还清理不到位。
    纵然他们主院里用的上好蜡烛与油灯,也免不了有此烦扰。
    江无眠心思回转,他这儿还有蜡烛与玻璃能卖,甚至可以借此和皇商达成合作,收购原料卖出货物,他们就当个批发商。
    与大商队合作的好处是,不必费心费力搜寻,量多还能压价,不担心一夜之间破产携款跑路,容易追责。
    但劣势也很明显,己方也能被人压价,一不小心还会被人糊弄,进而亏本或者担负起莫名其妙的债务,被大商队吞并。
    江无眠倒是不担心此事,他有海商可做周转,一时之间的亏损能填补回来,如此一说,优劣明显,可以试行一番。
    “若要定制,恐是要开年了。”江无眠解释道,“前段时间陛下南巡,此物先供于陛下使用,至今还有部分货物在准备北上运往京中,以备陛下挑选使用。暂且停了预约排单,最快也要明年二月里。”
    过年嘛,京中可不热闹着,还有元宵灯节展示各类灯笼,这不就正好对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