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给古人直播从重婚案庭审开始 第136节
    她下车,将自行车锁好,慢悠悠地开启直播,晃了进去。
    【大家好,我现在在云省的兰川县。】
    街道两旁架满了红色的、蓝色的大伞,大伞之下是蔬菜摊、水果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新鲜的瓜果蔬菜。
    摊前站着挑东西的、问价的、跟老板讨价还价的。
    姜海蓝从中间走过,与许多陌生人擦肩而过。
    【对,这边是在赶集,我来逛一逛。】顺便买点自己喜欢吃的菜。
    她朝前走着,看到了卖竹篓的摊子、卖衣服的摊子、卖刀具的摊子、卖瓜子花生的摊子……
    还有疑似给人算命的摊子。
    姜海蓝淡定地走过。
    给直播间的观众们介绍来来往往的人中一些人身上穿着的少数民族服装。
    【这个县少数民族居多。】姜海蓝“说”,【比我老家的少民气息要浓烈一点,他们还保留着他们的语言、服饰、传统文化、节日。】
    【不过很多当地人也跟外边穿得一样,并不是经常穿民族服装。】
    这就是同化的结果啊。
    【而我们那边,虽说有好几个少数民族,但大家杂居好几十年,已经同化得差不多了,基本上没有保留民族特色。】
    ——
    “天上那个世界,现在是冬天吧?”有人茫然地问道。
    同伴不解,“是冬天啊,你看姜海蓝和她周围那些人,穿得挺厚的。”
    “可如果是冬天……”那人颤抖着手指着天幕,“为什么会有黄瓜卖?”
    黄瓜是冬天成熟的蔬菜吗?
    其他人一惊,立即仰头望向街道两旁那些摊子。
    很好,不止是黄瓜,那些摊贩还在卖莴笋、西蓝花、生菜、四季豆、苦瓜……在卖梨、苹果、橘子、香蕉、石榴、芒果……
    “他们居然能种出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
    “不是,以人力居然是可以颠倒春夏秋冬的吗?”
    “怎么可能……”
    “那你觉得石榴是假的,还是莴笋是假的?”
    “看着不像是假的。”
    “他们都已经能够造成冰箱和空调了,在冬天种出春夏的瓜果蔬菜,也……也算不得稀奇吧?”
    “……你在说什么?”
    天幕之下的各个世界,许多人为此激烈讨论了起来。
    少数民族融合倒是算不得稀奇,历史上从魏晋南北朝到大清,一次又一次的乱世,促进了一次又一次的民族融合。
    上层人士兵戈相向、勾心斗角。
    底层百姓在艰难求生中生活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影响、日渐融合、混血杂居。
    围坐在村头烤火的村民们听着姜海蓝说“同化”,忍不住笑道,“就像是咱们,一代代下去,谁知道谁是哪一族的呢?”
    他们村没有多少本地人,大多都是近一百多年,从各地逃难来的。
    大家混居在一起,互相通婚。
    也就到这一代人还记得祖上在哪里,再往下传承一两代,祖籍是什么?民族是什么?
    我们就是本地人。
    至于风俗习惯……
    三四代之后,他们的风俗习惯就是混居在一起的大家共同建立的风俗习惯。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丈说:“西南、西北、北边,还是跟我们这里不一样。”
    他警告道,“你们可别看了天幕,觉得那里的人好处,就擅自跑到异族人住的地方去。”
    “您这话说的,就是我们想去,也去不了啊。”
    “是啊,山路不通,我们又没有车,怎么去得了?”
    也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变成天上那样。
    老实说,还是挺想去异族住的地方看看的。
    有人望着天幕上那个县城,在心底叹了口气。
    ——
    天幕之上,姜海蓝在叭叭叭“民族融合”。
    【……因为当初建国时,先辈们做了很多很多事。】
    【把各地的土匪给剿了,把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者给打败了,和各地进行谈判,进行改革,解放当地民众。】
    【给当地民众分土地;给他们看病,消灭流行病;教他们读书识字,普及基础教育;搞早期扫黑除恶,打击犯罪分子;等等。】
    【再后来嘛,通水、通电、架桥、铺路……】
    【工业化、城市化。】
    【dang和国家的大力扶持,近些年的脱贫攻坚……】
    【所以现在我们说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但放在我们的历史上,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也许没有这么……】姜海蓝斟酌了一下措辞,【可亲?】
    ——
    身处“历史上”的人们闻言十分地无语。
    能歌善舞?一家亲?
    是说汉朝的匈奴?
    是说五胡乱华?
    是说唐朝那些今天老老实实明天又叛变的家伙?
    是说辽和元?
    还是说被打得只剩地名的准噶尔?
    不过……
    明朝位面。
    “缴匪、分地、看病、教识字……”
    朱标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通水通电架桥铺路,那个政府确实做了很多很多事,也难怪能让……少数民族和中原百姓一般无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啊。
    那个政府从各方面着手,真正地改善了百姓们的生活,就连边远地区的百姓都能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百姓又怎么会不拥护他们呢?
    同处一室的朱棣补充道,“做这一切的前提,是他们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
    他对那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可是记忆深刻。
    没有强势的军队作为保障,没有和平的环境,谈什么改革和发展啊?
    朱标看向朱棣,笑意浮上眉眼,“你想说什么?”
    朱棣正色道,“我觉得那张雄鸡地图挺好看的,大哥你不喜欢吗?”
    朱标挑眉。
    朱棣双手背在身后,望向天幕上热闹的街道。
    他说:“大哥,你也好,咱爹也好,将来无论做得多好,都比不过天幕上那个国家。”
    朱标明白朱棣话里的意思,“可即便如此,我们也要去做。”
    天幕是天幕,我们是我们。
    作为君王,便尽我所能,将国家治理好。
    总不能因为够不上天幕上那个“标准”,就摆烂吧?
    “没错,但大哥,我们没可能胜过天幕上那个国家,”朱棣语气认真,“至少要胜过原本的我们吧?”
    朱标一愣。
    姜海蓝只简简单单几句话,甚至没有深入地进行解释,但她的这几句话,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些人相信并向往着、仰慕着。
    有些人则认为姜海蓝在夸大其词。
    可无论信或不信。
    从此往后,今人及后人,都以她所说的这些,作为他们对美好世界的参考标准。
    第99章 询问笔录
    雪花从灰蒙蒙的天空中飘落,纷纷扬扬,落在地上就化为了水。
    陈初站在窗前,双手揣在小熊外形的暖手袋里,她望着窗外的雪花,很是遗憾地叹了口气,“这雪怎么就不能下大一点呢?”
    旁边坐在电脑桌前敲键盘的展羽手下不停,“气温不够低,雪下得再大也不能把路给封住。”
    大雪封路、车辆不通、不能上班,这种美梦你就不要做了。
    陈初面露可惜。
    正在玩手机的杨旭突然抬头问道,“辉哥今天来办公室吗?”
    陈初摇了摇头,“他来不了,他得了流感,去医院打吊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