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满唐华彩 第520节
    “……”
    薛白醉倒过去。
    他像是做了一个荒唐的梦,梦到这堂屋中有很多人在欢饮达旦,李白拉扯着苏轼、辛弃疾,嘴里念叨道:“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他觉得自己也有了李白一样无拘无束的想象力,跨越了时间、空间,把千年间诗人词人都汇聚一堂。
    里面还有一两个女诗人,他以为是李清照。
    但对方走近了,原来是李季兰。
    “季兰子,你诗写得虽然好,但在这里,不行的。”薛白喃喃道。
    “可我喜欢薛郎。”
    薛白于是醒了过来,顿觉头疼得厉害,像是要裂开一样。
    环顾一看,他已经被搬到了客房中的榻上。
    “郎君,你醒了。”刁丙走了进来。
    薛白扶着额头,问道:“李先生呢?”
    “把他搬到隔壁了,睡得正沉。郎君,你昨夜怕是喝了有十五杯吧?”
    “这么多吗?”
    “定是有的,八坛酒都喝光了。李先生喝的每坛酒,郎君都不止陪一杯。”
    “这段日子暂时叫我‘三郎’,莫让李先生知晓了我的身份。”
    刁丙一愣,道:“郎……三郎不与李先生别过吗?他去长安,并不顺路。”
    “我们也不是真往潮阳。”薛白道,“且他是来找我的。”
    说话间,刁庚也赶了过来,低声道:“胡来水到了。”
    “让他进来。”
    不一会儿,作客商打扮的胡来水赶了过来。
    胡来水是丰味楼的伙计出身,因在偃师立了功劳,如今已是薛白暗中势力的小管事之一,行事愈发利落。
    “郎君,小人扮作商队,昨夜歇在西面的洩湖镇,落日时,遇到一队向东赶路的人马在打听郎君,该是李林甫的人。”
    “意料之中。”
    胡来水道:“小人装作不经意地与他们接近,偷听他们谈话,发现其中有北方口音的胡人。”
    “安禄山的人?”
    “应该是。”
    刁庚道:“郎君,狗胡一定是为了高氏兄弟之事派人来害你,做了他们吧?”
    听了兄弟这鲁莽的言论,刁丙皱了眉,暗道郎君可是官面上的人物,做事怎么能这么无法无天?在长安时……
    “做了。”薛白道。
    “喏。”
    胡来水接过薛白给的牌符,自去安排。
    ***
    用了早膳,薛白还安排了一些事务。
    他虽被贬谪,自己暗中的势力却还要经营,比如炼丹一事他也放不下,有心想去看一眼。
    到了将近午时,李白才摇摇晃晃地出来,走进客堂,看着满墙的诗句发呆。
    薛白再次揉着额头,心想陪李白喝酒真是太亏。宿醉后李白反正也闲着,一顿酒能打发掉两天时间,而自己酒量既差,要忙的事务又多……下次再也不可了。
    正想着,李白已招过店家,再要一顿酒肉。
    “李先生,要往长安去?”
    “是啊,长安。”
    刚醒来的李白没了昨夜的兴致,感觉有些惆怅,走到门边,举头西望,眼神中有着向往与悲哀。
    他怀念长安,却又畏惧长安。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先生要去找那位薛白?”
    “不错。”
    薛白道:“但我方才听路过的行商说,薛郎已经被贬官了,不能再举荐李先生入仕。”
    李白竟是洒脱地笑了笑,像是早已接受了自己不能施展抱负的命运。
    他挥手,将心里的不甘心暂且像浮云一样挥散。
    “既然走到这里了,到长安与他结交也好,也见见一些好友。”
    “但我还听说,薛白已被贬往潮阳,王昌龄去了陇右幕府。”
    李白似乎现在才完全醒过来,哈哈一笑,道:“无妨,乘兴而来,乘兴而归。能与三郎相识,不虚此行。”
    正好酒菜上来,他渐渐恢复了兴致,招呼薛白道:“来,你我再饮一场,一醉方休。”
    “不能再饮了,我打算往东面游历……”
    “同游如何?”李白爽朗道:“我年轻时与你一般,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今已遍布大唐名川大山,三郎欲往何处,我送你一程。”
    “不会耽误先生之事?”
    “称我‘太白兄’,我今日最想做的事,便是与忘年交同游山川。”
    “好。”薛白道:“我不想西折,又不想过蓝关,太白兄以为去何处游玩为妥?”
    “向东北走,绕过骊山东,去华山如何?”
    “好。”
    两人竟是这般随意就改变了各自的行程,东向华山。
    薛白或是别有目的,李白则是真的潇洒。
    ***
    一拨一拨的队伍相继离开了蓝田驿,驿馆中安静了许多。
    午后,有一队大汉策马而来,用了茶水,只问了一位南下的俊俏郎君的去向匆匆而去。
    驿馆中,还留在那的商旅中有人看着这一幕,使了个眼色,安排人从山林间穿小道去通知前方的同伴设伏。
    “这些汉子,风风火火的,也不知这一路山贼土匪可多。”
    过了半个时辰,却有几个男装打扮的漂亮娘子赶到。
    她们显然是不太习惯赶路奔波,累得不轻,进蓝田驿歇了。
    “敢问店家,可有看到一位年轻英俊的郎君……”
    “说是往蓝关去了。”
    “店家回答得这般快,可是有人来打听过?”
    “小娘子如何得知?”
    “他们走了多久了?”
    “午间前后。”
    李腾空其实是从李岫那里打听到安禄山派了人追着薛白,心中焦急,想赶来通知薛白一声。
    “十七娘,你快来看。”皎奴忽然上前道。
    李腾空遂随着她往后面的客院走去,只见前方颇为热闹,一些赶路的读书人都聚在堂中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一夜之间,竟能作出如此多首好诗,怕是神仙。”
    “当中随意挑一句,都远胜我十年雕琢,这春闱,不考也罢,唉!”
    “这到底是谁写的啊。”
    须臾,有个客商走来,道:“这些诗,乃是李白与薛白斗酒时留下的。”
    “什么?!”
    “诸位且听我细细道来。天宝八载,薛白任监察御史,查得金吾将军李延业扣下云南太守张虔陀奏折,原是南诏王阁罗凤欲叛大唐,薛白敢言直谏,被贬至潮州,路过蓝田,与李白相遇,留下这些传世诗句,诸位可抄录、流传,为圣明除弊事……”
    李腾空听着,不由看了这客商一眼,预感到这是薛白的人。
    对方似乎也认出她了,点了点头。
    她便过去,小声地问了几句。
    那边,李季兰正愣愣看着墙上的诗,只觉自己要疯了。
    想到昨夜薛郎就是在此拼酒,你一杯我一杯地对酌,留诗,她无比心向往之,觉得若能在场,折寿十年也是愿意。
    “天上李太白,人间薛公子。”
    她低声念叨着玉真公主以前的评语,心想师父果真是太有慧眼了。
    “季兰子,走吧。”
    “我再看看。”
    “你是想在这看诗,还是想去找人。”
    “走吧。”李季兰依依不舍地回过头。
    出了蓝田驿,走了一段路,快到前方的岔路口时,李腾空转头四下环顾,见官道上无旁人,低声道:“我们去华山。”
    “为何?不找薛郎了?他……”
    “他在华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