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35章
    太医哪里敢让皇子忧心,连忙问询。
    张玉庄抱歉地说:“我才学浅薄,但也晓得这秋日虽是养收之时,但也最容易伤肺伤气,不怕您笑,我说句自负的话,连我这样年轻力壮的人都挡不住秋燥之气,更何况司天台上那些年迈的老者。”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忧虑:“虽说司天台也有太医来按时问诊,但我身为监正,难免挂心得多些……”
    张玉庄欲言又止,太医连忙问可有他能为之事。
    “我本想辛苦太医也去为那些老人家们瞧瞧,但又怕太过劳烦您。”张玉庄还是那样君子润朗,玉面之上露出恰到好处的为难之色,“毕竟您身为太医,我这要求恐怕有些唐突。”
    太医听罢,哪有不肯的,连忙自请前往看脉。
    心中更是对六殿下的体贴和谦逊赞叹不已,想这般仁心仁术,日后必成大器。
    太医欣然应允实乃意料之中,张玉庄连声感谢,并全程陪同,看着太医为一位位老道士诊脉,直到最后一位老人笑呵呵地说:“我们这些老骨头倒是硬朗得很,要说此时需要太医的,这司天台上恐怕当真有一位。”
    太医面露疑色,望向六殿下。
    后者只是在长辈面前恭顺谦虚,问道:“是有谁病了吗?”
    那老人哈哈道:“病了倒也不至于,就是小元善他今日爬树刮了手,起先瞧不出来,没过一个时辰就肿了,还硬撑着等明日再去找医师看呢。”
    张玉庄心下一紧,虽有意压着,却也无端露出几分焦急:“可是伤了筋骨?”
    “我也不清楚,就听那些娃娃闹嚷嚷的。”那老人见状,干脆直接开口道:“监正,可否劳动太医给那小顽猴看一看?毕竟手足之事,可耽误不得,我替元善求您嘞。”
    眼见他说完就要下跪,张玉庄连忙扶住他:“您说的什么话,这些道童都是用心培养的人才,将来必有大用的。”
    至于要如何,却不再往下说,只是将视线投向太医。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要讲自己不乐意去看那真是没眼力见。
    只是,太医面上浮上一丝疑惑——六殿下方才那个神色,似是有点紧张。
    紧张谁?
    那个道童吗?
    这些太医都是常年混迹皇宫的老姜,即便有疑惑也只敢想想,资历再深一些的,光是冒出个念头就要压下去。
    但太医方才略一疑惑,就被张玉庄尽收眼底。
    他低头轻叹口气:“这些道童都是别了父母家乡来到我这司天台,岂有不看顾的道理。”
    此话言之有理,太医点了点头。
    张玉庄稍作停顿,目光变得柔和了些:“或许正是如此,我才会对他们格外上心。说来惭愧,听闻他们之中有人受伤,我难免……”
    言至于此,太医已经了然。
    他想,六殿下和太子的兄弟勤奋果然如外面传言那般,这是何等的关爱之情啊。
    皇室之中能有这般情意,实在难能可贵。
    “殿下放心。”太医恭敬地说,“老朽这就去为那道童诊治,定会认真对待。”
    “今日先谢过太医。”张玉庄点头道,“希望日后我或者怀安都能有为太医分忧解难之时,那才能了我们这份心意。”
    太医听得内心一震,他没想到六殿下不仅对自己如此客气,还暗示了一份皇子金口玉言的恩惠,甚至巧妙地将太子爷纳入其中。
    他连忙躬身,声音中带着明显的激动:“殿下言重了。能为两位殿下效劳,是老朽的福分。殿下和太子如此关心百姓疾苦,实乃国之大幸。”
    他心中暗想:六殿下不仅仁善,还如此懂得礼数和人情世故,难怪如今朝堂之中忠臣对他尤为青睐。
    目的达成,张玉庄微微一笑:“会有侍卫带您去道童居所,我就不陪同了,您辛苦。”
    *
    “为了让人给你看看手,绕这么大一圈。”谢逢野瞧着张玉庄远去的背影,啧啧称奇,“你们那个时候的人,都管这种做法叫讨厌?”
    他想起先前宁恙信誓旦旦地说张玉庄如何讨厌自己。
    彼时听得有多么真切,当下看得就有多么荒谬。
    土生是个特别容易入戏的家伙,此刻瞧得连连摇头。
    “这样活着也太累了吧,每个动作每句话都是算计,这谁能受得了?”
    他感慨得真情实意,没注意到身边的天帝饱含深意地看了他一眼。
    “谁说不是呢。”
    第135章 怒海
    秋光慵懒,斑驳光影之间,一个身影灵活穿梭,带着桃子甜香。
    虽说初春时他也冒雨去摘过桃子,但那是皇宫中培养在温室中的品种,不合时宜地结果,怎么吃都不得劲。
    要说吃桃,需要秋后隆重结果的才汁水香甜。
    宁恙不时回头张望,确保没人瞧见他往司天台外跑。
    这么一路鬼鬼祟祟地溜到了御花园遇荷池。
    他对这处旧塘古亭有独一份的执念,大概是因为入宫后第一次在这和师兄相遇,之后那人总是冷冰冰如寒川,浑身上下写满生人勿进。
    可彼时猝不及防相遇,师兄看起来分明落魄得不行。
    好似只有来到这处,宁恙才能想起师兄本来该是什么样,而不是如今那个高高在上的监正,亦或是朝中新贵六皇子。
    他躲去亭子后头,靠着那棵老银杏,把桃子在道袍上擦了擦,动作甚至带了几分虔诚,恍若手中是件稀世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