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又要有新工作了,两人干劲十足,立马忙了起来。
但很快就垂头丧气的回来了。
因为他们发现很多私人企业根本就没有营业执照,大多都是小作坊,或者私人自己在家做,根本用不上合同。
比如你找邻居帮你介绍个房子,你会让邻居和你签合同吗?
除非是不认识的人,但大家往往都是这样,找人帮忙的话拐着弯都会认识。
比如你想租个房子,朋友的婆婆认识人多,帮你介绍了,你为了感谢送些东西过去,这不是很正常的吗?根本不涉及到买卖,但也得到了好处,可也没办法签合同。
但往往这种情况涉及到的后续纠纷也多。
可他们也无可奈何。
总之,两人的行动很不顺利。
林玉竹已经想到这点了,所以也没失望,只要事情传出去,老百姓早晚会认识清楚,毕竟签合同又不花钱,还能有保证,选哪个很清楚不是吗?
她坚信这项政策早晚会普及开来。
虽然现在因为这个刚刚实施,对于大多老百姓来说也用不到,讨论度也不是很高。
但怎么说呢,只要有了规章制度,以后处理起来就更方便了一些,可以想象到,之后在这方面的乱象肯定也会少了不少。
所以领导很满意,刘局长也特别高兴,
对于提出这个建议的林玉竹,不可避免的再次受到了关注。
本来之前期房工程的实施,就让大家对她有了印象,甚至之后又破格升职,再又有捡漏获得荣誉的事,让大家都对她印象不错。
也认可她有一定的能力,不然也不会年纪轻轻就有了现在的成就。
可这次政策的提出,让大家看到了,她不只运气好,想法也很快,能迅速解决领导提出的问题。
这样的干部是领导最喜欢的。
所以大家对林玉竹的印象更深了,连之前怀疑她不认可她觉得她有今天都是靠运气的人,这次也认可了她的能力,也为她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然,林玉竹目前还不知道这些。
政策落实后,之后的事就让董丽丽和杨海洋去跟进。
她则和刘局长他们就房管局后续的发展做出了安排。
因为私人企业的发展,加上单位人员不足,刘局长接受了林玉竹的建议,接下来会逐渐减少租房卖房这个业务,着重变为房屋管理。
不过这些都需要时间去慢慢转变。
毕竟现在就算房管局做的再不好,也有一个私人企业比不了的,就是他们是免费服务的,而且是国家单位,靠谱正规,老百姓也放心。
所以目前来看,短时间内这个业务也还会做下去。
……
第370章 实习
等林玉竹忙完工作这一摊子事之后,就听顾卫东说新店已经开起来了,还是连开两家,分别在京城不同的方位。
不过可能是知道她前段时间工作忙,这次找房子也没用她帮忙,是顾卫东自己找的,店铺因为资金不足也没买下来,就是租下的。
林玉竹休息的时候去看了看,目前店铺都已经开起来了,也雇了人在看着。
顾卫东现在几乎不在店里长待,他在三家店中间重新租了个大库房,平时经常待在那里,哪个店卖的差不多了,就会去送货。
林玉竹看他安排的很妥当,也放了心。
目前生意步入正轨,两人商量着要慢慢往周边城市扩张。
只不过因为人手和资金不足,这些还得慢慢来。
顾卫东也在林玉竹的建议下在这段时间申请开了公司,这样以后不管开多少店铺都统一管理,最重要的是还得招个财务,专门处理税务问题。
这些林玉竹都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了,不然后世她看了那么多偷税漏税的,可不敢挑战国家法律。
电器店的事林玉竹没管太多,一般只是给些建议,具体的还得顾卫东来决定和实施。
她相信他的能力,也不想参与太多。
最近赵言书也很忙,年后就是大四最后一学期了,虽然课不多了,但学校安排了实习。
这年代虽然大学生都是包分配的,但仍然需要先在大学期间参与实习,以获得实践工作经验。
不过好在这会儿的实习单位也是学校统一安排的,不需要自己找。
说起来对他们也是一件好事,这样一来,他们不仅能获得实践经验,以后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所以也是难得的机会。
不过虽然是这么说的,但本来林玉竹是有些担心的。
毕竟赵言书不太会人际交往,怕他去了实习单位后会不适应。
好在这么长时间的代课让学校对他很满意,基本已经确定毕业后可以留校了,所以他直接在本校实习。
至于他宿舍的其他人,周英豪在政府单位,吴达则回了他以前工作的药厂。
这两人都是家里使了力,不出意外两人以后就会留在实习单位工作了。
至于郑军,他和高兴文去了报社,剩下的徐明宇,学校根据他的意愿让他去了京大附中实习。
除了他们,赵言书班里的同学也各自有安排,大多数实习单位都是尽量根据学生各自的意愿安排的。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学府,他们还是有这个能力的。
而从实习开始,赵言书虽然不用上课了,但需要教学的课程多了很多,也没有比上课清闲多少。
<a href="https:///zuozhe/pz0.html" title="静似骄阳" target="_blank">静似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