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5章
    可是后来才发现。
    他们是一样的。
    陆辞和她,或许是一样的。
    执着的,固执的,想要抓住什么的。
    她想离开那个困住自己的城市,得到自己的人生,而陆辞拼尽力气想要抓住的东西是什么。
    大一这年虽然平庸,但是新奇,连痛苦的专业课都新奇。
    新的知识,新的人,连气候和温度都是新的。
    好在她不算笨,虽然起点比别人慢,但是这一番的刻苦,学到头晕脑胀,期末考试的成绩下来,也能在一众天才中跻身前几名。
    她这个平庸不起眼的人,忽然间进入别人的视线,每门专业课拿到的成绩都漂亮得令人咋舌。
    这学期才刚结束,已经有人主动来问下学期的小组作业可不可以一组,与这学期找不到合适的人组队的情况截然不同。
    她这个学期的几次小组作业都只能跟剩下没有组队的人凑在一起,大家不怎么熟,课太难,末尾的成绩也不怎么上心,只要求糊弄过去得到分就行,所以小组作业基本上都是她自己完成,自己上去报告。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但几次小组作业还是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询问过她具体思路和设想,并给出更深一步的建议,她感悟和收获都很多。
    集体、朋友,赞美、帮助,自信、获得感,这些在她如履薄冰的前半生里不敢大胆争取的东西,在十八岁这一年,蓬勃生长。
    大学太大了,人也太多了,总能找到合得来的人,总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即使没有,在这样花花绿绿的世界里也很快乐。
    她的手机备忘录上,一行又一行,一项又一项,慢慢完成,慢慢打钩。
    她的人生在一步一步的走向自己期望的那样,辛苦但落地有声,每一步都看得到未来和结果。
    这些密密麻麻的日程里。
    唯一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是她会在喘口气的时候远远地越过校区,只为经过摄影社前面的那几棵银杏树。
    可是和从前不同,以前他的教室就在隔壁,想见他一次总不会太难,而现在要走很多的路,然后只能得到一个落空的错过。
    即使每天都路过一次摄影社的活动楼,也无法撞到一次遇见。
    放学的校园广播里放着歌。
    和从前连什么歌都听不出来不同,她现在已经能够在聚餐唱k的时候点上几首歌,校广播站里也有她的朋友。
    朋友说你如果有什么想放的歌可以告诉我,我免费给你放。
    她摇摇头,只是说,随缘吧。
    第33章 .
    期末考试完开始放寒假。
    她没打算再回到那座南方城市, 申请了留校,并且通过认识的朋友介绍,在北城找到了一份家教的工作。
    虽然来北城前, 从温国川那里要到了这几年的学费生活费,但她仍然很需要很需要钱, 穷久了, 怕穷会变成一种习惯。
    不过家教的工作要等那家的小孩放寒假, 所以这个星期的时间还算属于自己。
    她给陆辞发过信息,问他寒假去哪。
    他言简意赅地回两个字,“就在北城。”
    看到这个回复, 她怔了一下。印象里,他假期都是去国外。
    她慢慢打着字,问他:“是有什么项目, 还是要实习?”
    等了一会儿。
    他没回,而是反问:“你要回家吗?”
    “不回了, 我也就在北城。”
    “行, 北城挺好玩的,寒假玩得开心。”
    对话好像就要这么简短地结束了, 她盯着手机屏幕的几秒, 有些不舍得, 在想着要不要再说点什么。
    然后下一秒, 陆辞发了张照片过来, 屏幕上满满的数据,她又要晕字了。
    陆辞,“我还有两科, 都在明天。”
    算了,不烦他了, 好惨。
    她没再打扰陆辞的期末考试,看着聊天记录里他回的北城,总有机会见他的吧。
    但是直到临近年关都没再见到他。
    她的寒假过得很满。
    班上大多数人都是北城本地人,寒假自然也在北城,放假后一起约过很多次饭,去过很多地方玩。
    她拍了很多照片,漂亮的城墙花草湖水,这些从来没有见识过的东西,什么都觉得漂亮,什么都想拍下来。
    白天去上家教,晚饭和朋友吃饭,每周的休息日一起出去玩。
    由于上学期深受专业课的虐待,为了不再重蹈这样的痛苦,她在电脑上找了网课,提前学着下学期的内容。
    正好,班上的同学有人跃跃欲试想参加下学期的校赛,在期末成绩出来后,有人来找过她,问她有没有兴趣一起组队去闯一闯。
    她也很心动,但是专业课焦头烂额,虽然最后成绩不错,但学起来实在太难,再加上这半学期学的东西也远远不够参赛,许多东西都一头雾水,所以她干脆趁着寒假提前学起来。
    想到不错的选题,发到建的小群里,等到了下次吃饭的时候再具体讨论,以至于后来变成了固定每过几天就要约一次饭,成了雷打不动的日程。
    精英的乐园里,生存法则虽然很现实,但是现实也能成就她。当你闪闪发光,就会吸引同样闪闪发光的人。
    与班上那些入学时就是保送、竞赛、状元光环加身的同学相比,她的起点太平庸,淹没在无数光环里,没人注意她。她挤进这些光环学子的排名里,在许多担心挂科的时候,硬生生地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许多同学的目光都重新放到她身上。